疫情防控期間,文學院本著“網絡教育不間斷、思政教育不斷線”的原則,立足專(zhuan) 業(ye) 特色和學生實際,通過線上平台,利用微信群、QQ群、微信公眾(zhong) 號、抖音等融媒體(ti) 平台,積極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切實發揮網絡思政的育人功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於(yu) 疫情防控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一、激發愛國意識,築牢理想信念
貝殼文學社以文為(wei) 梁,於(yu) 2020年2月1日發起《抗擊疫情,貝殼一路隨行》征稿啟事,獲得了各界人士積極響應,截至2月7日共收到來自文學院師生、芝罘區作家協會(hui) 等文稿130餘(yu) 件,尤以校內(nei) 學生來稿最多,體(ti) 現出大學生高尚的家國情懷,以及對抗疫勝利的堅定信念。針對學生特別是湖北籍學生出現的焦慮情緒,各班班主任通過打電話或線上聊天方式給予舒緩和引導;組織全班同學和家人一起認真收看山東(dong) 教育電視台2月3日起每晚19:35播出的《新課堂——同心戰“疫”特別節目》,幫助學生築牢理想信念,做到不信謠、不傳(chuan) 謠,安心在家,守門有責。
二、樹榜樣、立典型,切實發揮模範引領作用
文學院疫情防控期間,利用微信公眾(zhong) 號開展了一係列樹榜樣、立典型的活動。青春戰“疫”,我的居家日記活動,通過Vlog的形式,記錄疫情期間學生們(men) 的“宅”生活,通過觀看他人假期生活安排,教育啟迪學生科學規劃假期時間,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養(yang) 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xi) 慣,學習(xi) 傳(chuan) 染病防控知識,增強防控意識;榜樣先鋒係列活動,展現了文院學子特別是以王越、欒夢璐為(wei) 代表的學生黨(dang) 員、學生骨幹的模範帶頭作用,通過一個(ge) 個(ge) 生動的故事,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到當代青年的勇氣和擔當,為(wei)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
疫情期間,文學院共有89名學生參與(yu) 當地防控工作,231名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為(wei) 武漢捐款,2名學生向當地社區免費發放口罩30個(ge) ,6名同學捐贈一次性手套300雙,64名學生黨(dang) 員參與(yu) 捐款,27名學生黨(dang) 員參與(yu) 防控工作,2名學生黨(dang) 員共捐贈280元防疫用具,學生共計捐款22884.81元。
三、趣味答題、線上谘詢,構築身心健康防線
學院微信公眾(zhong) 號、班級群發布官方媒體(ti) 平台相關(guan) 防疫知識。答題活動以自測題的形式向全體(ti) 師生普及新型冠狀病毒基本知識,彌補認識漏洞,重點突出公共場所預防感染方法。從(cong) 2月3日開始,教工支部設立心理疏導熱線和郵箱,由支部書(shu) 記和各黨(dang) 小組長共六位教師分工接聽、解答和回複,妥善處理同學們(men) 抗疫期間出現的經濟、學業(ye) 、心理等方麵的負麵情緒和棘手問題,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和心理動態,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理性的防疫心態,幫助學生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勇氣。
四、樹規則、明責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
文學院團總支發布《致文學院全體(ti) 學生一封信》、《文學院團總支布置防疫期間學生“充電”工作》的通知,組織學生接力承諾堅決(jue) 服從(cong) 學校安排,做到“學校不通知絕不返校”,積極主動配合學校做好每日健康狀況監測報告。團總支老師帶領來自全國二十餘(yu) 個(ge) 省市地區的同學和部分留學生主動參與(yu) 製作抗擊疫情加油視頻,教育引導學生堅定信心,積極行動,正麵發聲,為(wei) 武漢加油,為(wei) 湖北加油,為(wei) 中國加油,為(wei)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自疫情爆發以來,文學院累計推送微信公眾(zhong) 號18期,累計點擊率上萬(wan) 次。胡曉清院長代表全體(ti) 老師撰寫(xie) 的《文學院致湖北籍學子的一封信》,感情真摯,溫暖樸實,表達了學院對15位湖北籍學子深深地掛念,文章累計下載轉發千餘(yu) 次,在《膠東(dong) 在線》轉載。張嶺、王金秀老師帶領“疫情阻擊戰——魯大公益報道小組”製作抖音視頻《戰“疫”時刻,文學院師生聯手記錄正能量》在《膠東(dong) 在線》抖音平台、在線網站和《煙台時刻》轉發。
文學院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開展疫情防護知識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生命教育、社會(hui) 責任感教育、規則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合理規劃安排假期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深化思想認識,激發愛國熱情,築牢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穩定思想情緒,樹立必勝信心,積極主動作為(wei) ,用陽光的心態彼此陪伴、共度時艱,在思考、拚搏、奮鬥和實踐中經受磨練,收獲成長。(文學院 撰稿:於(yu) 佳楠 審核:崔新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