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文學院舉(ju) 行山東(dong) 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下新媒體(ti) 對農(nong) 政策傳(chuan) 播效果評估與(yu) 跟蹤研究”開題報告會(hui) ,報告會(hui) 由胡曉清院長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楊保軍(jun) 教授、煙台電視台新聞頻道總監薑常涵、韜奮獎獲得者,原膠東(dong) 在線主編鄧兆安、文學院副院長董希文教授、何誌鈞教授等多位專(zhuan) 家參與(yu) 討論,項目負責人張成良教授做開題報告,項目組成員以及2019級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研究生參加報告會(hui) 。
報告會(hui) 伊始,胡曉清院長對楊保軍(jun) 教授、薑常涵老師、鄧兆安老師等多位專(zhuan) 家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張成良教授代表其團隊向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進行了匯報,匯報圍繞研究主要內(nei) 容和基本思路、課題研究安排、預期階段性研究成果、經費分配和使用安排、完成項目研究保障措施等幾個(ge) 方麵展開。隨後,專(zhuan) 家團隊針對張成良教授所作匯報展開討論。
楊保軍(jun) 教授針對張成良教授所作匯報提出了三點看法和三條建議,認為(wei) 該課題從(cong) 選題設計、隊伍結構、完成安排以及最後預期成果的展現方式,計劃得比較全麵、係統和周全,該課題不僅(jin) 值得研究,而且能夠順利進行。同時也提醒團隊成員該應意識到課題的難度和科學研究的嚴(yan) 謹態度。楊保軍(jun) 教授為(wei) 課題組提出了三條建議,提醒課題組成員要確定相對比較準確的目標對象,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縮小問題範圍;由於(yu) 研究對象在變、媒體(ti) 在變、政策在變,課題中涉及到的要素在變,各種要素之間的關(guan) 係也在變,應注重研究的追蹤性和持續性。楊保軍(jun) 教授鼓勵團隊成員要有大野心,要積極申報國家社科重大項目。
薑常涵老師結合自己從(cong) 事媒體(ti) 與(yu) 農(nong) 業(ye) 行業(ye) 的工作經驗,分析了以往傳(chuan) 統媒體(ti) 在政策傳(chuan) 播方麵的弊端,肯定了此次選題的重要意義(yi) ,並提出了不同務農(nong) 群體(ti) 具有各不相同的媒介需求的現狀,建議區分果農(nong) 、漁農(nong) 等不同農(nong) 民群體(ti) 的異質性,按需提供媒介服務形式的建議。
鄧兆安老師肯定了選題意義(yi) ,認為(wei) 這一選題符合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並且對縣級融媒體(ti) 的建設具有參考價(jia) 值,此外,鄧兆安老師建議在經費支撐的範圍內(nei) 可以擴大樣本的選取範圍,區分富裕的、較富裕的、較落後的、落後的,沿海的、內(nei) 陸的等不同的農(nong) 村和農(nong) 民,提高研究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董希文副院長針對對農(nong) 政策概念界定、跟蹤調研時間、對農(nong) 政策傳(chuan) 播效果影響因素、評估方式等方麵提出建議。提醒項目組成員要梳理清楚具體(ti) 研究中包含哪些政策,避免混亂(luan) ,可以適當延長追蹤調研時間,以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注意在製作傳(chuan) 播模型時需要考慮新媒體(ti) 影響因素的占比等。
何誌鈞教授肯定了案例分析和在線民族誌的研究方法,並針對研究人群的具體(ti) 界定、新媒體(ti) 概念的演變、如何處理調研的覆蓋麵和重點樣本的選擇等方麵的問題發表了看法。提醒課題組成員要區分對農(nong) 傳(chuan) 播中的“農(nong) ”究竟指什麽(me) ?對“農(nong) ”的界定需要進一步明晰。
報告會(hui) 最後,胡曉清院長再次對楊保軍(jun) 教授、薑常涵老師、鄧兆安老師等多位專(zhuan) 家的到來表示了感謝,並針對會(hui) 議內(nei) 容進行了總結,胡曉清院長指出,作為(wei) 實證調查指標和建模指標必須要有區別度,而不隻是概念的匯總,在指標設計時應區分好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等概念,還應借鑒發達國家對農(nong) 傳(chuan) 播政策研究的經驗,完善研究創新之處的表述,采取更為(wei) 合理和科學的方式選擇樣本。(撰稿:劉廷濤 張成良 審核:胡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