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學者楊保軍教授應邀到魯東大學文學院開展學術報告-米兰体育全站

新聞動態

學院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動態 -> 正文

長江學者楊保軍教授應邀到魯東大學文學院開展學術報告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19-11-27

未讀經典,何談敬畏?11月24日晚7點,中國人民大學楊保軍(jun) 教授受文學院邀請,來到魯東(dong) 大學文學院,以“新時期新聞觀念的結構變遷”為(wei) 題,通過講課的報告方式,麵對麵和老師、同學們(men) 交談,為(wei) 同學們(men) 上了一場生動的新聞課。此次報告由文學院張成良教授主持,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的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100餘(yu) 人參加了此次講座,楊教授親(qin) 切幽默的表達和條分縷析式的闡述方式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保軍(jun) 教授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A崗),《國際新聞界》副主編、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yu) 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新聞研究所所長,同時擔任“馬工程”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zhuan) 家和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ou) 秀人才支持計劃”,兩(liang) 次出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身兼數職並在外人看來有多重光環的他,並沒有想象中那樣高不可攀,他本人在交流中擅長以平和的話語和生活中的很形象的例子進行交談,待人謙遜有禮,參與(yu) 講座的同學們(men) 紛紛表示收獲良多。

此次報告以“新時期新聞觀念的結構變遷”為(wei) 題,楊保軍(jun) 教授談到,這個(ge) 題目中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的地方,一個(ge) 是新時期,一個(ge) 是新聞觀念,他認為(wei) 在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曆史進程中,特別是互聯網革命開啟之後,伴隨社會(hui) 的整體(ti) 發展,特別是新聞業(ye) 的結構性變革,我國新聞領域內(nei) 生或外來了多種新聞觀念,諸如專(zhuan) 業(ye) 新聞觀念、商業(ye) 新聞觀念以及其他各種觀念,形成了比較複雜的新聞觀念生態結構,但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始終是新時期我國新聞領域的主導觀念。在談到當代學生對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的認同感時,楊保軍(jun) 老師說,“我們(men) 現在的學生一聽到馬克思主義(yi) 、一聽到馬克思,就有一種抵觸和反感,我今天要講,如果你沒有讀過馬克思的著作,沒有這樣的資本和資格有這樣的想法”,通過講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重要性,呼籲同學們(men) 回到源流,通讀經典。

楊保軍(jun) 教授在報告的演示文稿中多以圖示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對於(yu) 新聞觀念的研究成果,包括對媒介形態演進過程、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主體(ti) 的結構變革、傳(chuan) 播內(nei) 容的結構變化等的演示。在講到媒介形態演進過程中,楊保軍(jun) 教授以報紙為(wei) 例,談到我們(men) 通常關(guan) 注的報紙隻是專(zhuan) 注於(yu) 其內(nei) 容或者其紙質形態,但是單從(cong) 報紙這個(ge) 物質來看,就是一個(ge) 複雜的結合體(ti) ,它由紙、油墨和將二者結合的印刷術構成,研究紙和印刷術的居多,有多少人關(guan) 注過油墨?從(cong) 而發出研究問題沒有窮盡的感慨,批駁了當下學術研究中的找不到問題來研究的現狀,

除了對學術、對學生做研究的指導,楊保軍(jun) 教授通過對觀念的解讀,融入了許多他對人類、對人生的思考。其中在談到觀念決(jue) 定未來的問題時,楊保軍(jun) 教授認為(wei) 觀念決(jue) 定行動,觀念決(jue) 定未來,有什麽(me) 樣的觀念,將會(hui) 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這是人理性的一麵。從(cong) 而從(cong) 人擴展到一個(ge) 組織、一個(ge) 群體(ti)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社會(hui) 和整個(ge) 人類的發展,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中國夢思想形成了一種對應和契合,同時也讓與(yu) 會(hui) 的同學們(men) 感受到了夢想的意義(yi) 。

報告結束後,同學們(men) 就自己日常學習(xi) 以及報告內(nei) 容中不懂的內(nei) 容進行了提問,楊保軍(jun) 教授在回答時,條分縷析式的清晰解答讓同學們(men) 看到了一個(ge) 學者對學術的鑽研態度,楊保軍(jun) 教授鼓勵同學們(men) 認真讀書(shu) ,靜下心來做研究,報告在楊教授與(yu) 同學們(men) 的親(qin) 切交談中結束,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撰稿:劉廷濤 張成良 審核:胡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