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是魯東(dong) 大學最早設置的專(zhuan) 業(ye) 之一,1930年設置的語文科是其雛形,1958年起成為(wei) 專(zhuan) 科專(zhuan) 業(ye) ,1984年起成為(wei) 本科專(zhuan) 業(ye) ,2010年被評為(wei) 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12年入選山東(dong) 省名校工程建設項目。本專(zhuan) 業(ye) 名師輩出,曆史積澱深厚,文脈綿延,特色鮮明。著名作家作家吳伯簫、何其芳、臧克家、馬少波、蕭平(宋蕭平)、語言學家羅竹風、張誌毅、民俗學家山曼等先生先後在本專(zhuan) 業(ye) 執教,培養(yang) 出了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齊魯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zhuan) 家、博士生導師王誌民教授等眾(zhong) 多優(you) 秀人才。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形成了文學創作文脈綿延、國學修養(yang) 潛細入深、語文教育薪火相傳(chuan) 的專(zhuan) 業(ye) 特色。
本專(zhuan) 業(ye) 有著悠久的文學創作傳(chuan) 統和濃鬱的文學創作氛圍,“魯大作家群”薪火相傳(chuan) 。培養(yang) 出了以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協副主席、山東(dong) 省作家協會(hui) 主席張煒為(wei) 代表的50多位知名作家。近年來文學院延續了張煒、矯健等為(wei) 中堅的“魯大作家群”的血脈。《貝殼》雜誌已成為(wei) 山東(dong) 省內(nei) 部出版物(季刊),是文學院培養(yang) 文學人才的重要載體(ti) 。本專(zhuan) 業(ye) 堅持“著眼現實,服務社會(hui) ,重在能力”的教學方向,為(wei) 社會(hui) 輸送了大量的文字工作者。本專(zhuan) 業(ye) 建有全國首家公文文獻研究中心“魯東(dong) 大學公文文獻研究中心”,本專(zhuan) 業(ye) 也積極參與(yu) 了魯東(dong) 大學電視台、魯東(dong) 大學全媒體(ti) 實驗中心大量節目和欄目的編輯、策劃工作,現已成為(wei) 應用公文寫(xie) 作的基地、山東(dong) 省文秘人才的搖籃。本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的曆屆畢業(ye) 生中既有在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的領導幹部,也不乏在商界取得驕人業(ye) 績的企業(ye) 家。
本專(zhuan) 業(ye) 立足傳(chuan) 統,著眼現實,服務社會(hui) ,在國學教育與(yu) 傳(chuan) 統文化踐行方麵結出了累累碩果,本專(zhuan) 業(ye) 建有山東(dong) 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平台“中華文化海外傳(chuan) 播、反觀研究”基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現代轉換與(yu) 海外傳(chuan) 播協同創新中心”,重視國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學術研究、學生國學素養(yang) 的提升。
本專(zhuan) 業(ye) 形成了校地合作,三方聯動,職前職後一體(ti) 化的教師教育培養(yang) 模式。該培養(yang) 模式曾獲評山東(dong) 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文學院現已成為(wei) 山東(dong) 省優(you) 秀教師的搖籃。煙威地區中小學60%以上的骨幹教師出自本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出了煙台二中校長蔡潤圃等一大批教師教育領域的骨幹人才。
本專(zhuan) 業(ye) 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點及學科教學(語文)招生專(zhuan) 業(ye) 。該專(zhuan) 業(ye) 現有專(zhuan) 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專(zhuan) 任教師中31人擁有博士學位,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zhuan) 任教師總數的90%。36-49歲教師占專(zhuan) 任教師總數的66%。專(zhuan) 任教師畢業(ye) 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山東(dong) 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