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現代轉換與(yu) 海外傳(chuan) 播協同創新中心是第二批培育建設的山東(dong) 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由山東(dong) 省教育廳、財政廳於(yu) 2017年批準設立;此前,經省教育廳批準,於(yu) 2012年設立省高校中華文化傳(chuan) 統與(yu) 中國現代思想研究基地。該中心以魯東(dong) 大學為(wei) 牽頭單位,協同單位有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yu) 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湖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整合校內(nei) 外中華文化海外傳(chuan) 播、中國海外形象的創新資源力量,推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與(yu) 海外傳(chuan) 播的研究與(yu) 應用。主要研究領域:一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轉換。重點研究:傳(chuan) 統文化對現當代思潮思想的影響;膠東(dong) 曆史文化名城與(yu) 現代城市建設;傳(chuan) 統村落、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與(yu) 產(chan) 業(ye) 開發;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故事與(yu)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二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海外傳(chuan) 播。重點研究:中華典籍與(yu) 學術外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故事海外傳(chuan) 播;東(dong) 方海上絲(si) 綢之路與(yu) 中華文化在東(dong) 亞(ya) 的傳(chuan) 播。三是海外視野裏的中國形象。重點研究:明清以來傳(chuan) 教士等來華外國人士的中國文化觀;海外人士的中國觀。牽頭單位曆史學科34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學位者32名,博士學位占比94%。
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1.成果出版。牽頭單位出版了《山東(dong) 文化通誌Ÿ煙台卷》、《離合之間:中國現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關(guan) 係》、《民族主義(yi) 與(yu) 中華民族精神的現代轉型》、《中華智慧精華》、《山東(dong) 半島與(yu) 古代中韓關(guan) 係》、《落帆山東(dong) 第一州——明代朝鮮使臣筆下的登州》、《明代使臣筆下的廟島群島》、《山東(dong) 巨郡——明代朝鮮使臣筆下的萊州》、《媽祖文化與(yu) 明末朝鮮使臣》、《膠東(dong) 文化概論》、《煙台文化通覽》、《圖說煙台》、《芝罘學校》、《近代化過程中的微瀾——傳(chuan) 教士與(yu) 煙台開埠》、《煙台往事——來自異域的記憶》、《煙台一瞥——西方視野下的開埠煙台》、《中國古道》、《東(dong) 北亞(ya) 儒學研究叢(cong) 書(shu) 第一輯——儒學的現代意義(yi) 與(yu) 漢字文化圈的複興(xing) 》、《東(dong) 北亞(ya) 儒學研究叢(cong) 書(shu) 第二輯——東(dong) 亞(ya) 儒學、人文學的新視野》、《中國美育思想通史.魏晉南北朝卷》、《<易經>之三元解讀與(yu) 三維英譯》, “大中華文庫”中的《呂氏春秋》《管子》《戰國策》《淮南子》《朱子語類選譯》、《山東(dong) 半島與(yu) 東(dong) 方海上絲(si) 綢之路》等專(zhuan) 著或譯作。
近五年在《中國史研究》CSSCI期刊發表論文50餘(yu) 篇,其中有多篇被《新華文摘》轉載。
2.承擔項目。近年來獲批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微觀視野中的膠東(dong) 抗日根據地研究》、《傳(chuan) 教士與(yu) 近代中國風俗嬗變》、《觀念·知識·群體(ti) :19世紀中葉中日近代世界認識比較研究》、《意大利學者莫尼卡有關(guan) 清代道教著述的翻譯與(yu) 研究》、《戚繼光軍(jun) 事思想對朝鮮壬辰戰爭(zheng) 的影響》,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日本東(dong) 亞(ya) 同文書(shu) 院對華經濟調查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朝鮮王朝“小中華”意識與(yu) 對華“書(shu) 籍外交”研究》、《商代犧牲與(yu) 用牲製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主題學術活動項目(學術研究類)《文本、詮釋與(yu) 傳(chuan) 播: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中華民族複興(xing) 話語研究》、《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百年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學術研討會(hui) 及係列學術活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立的百年記憶”專(zhuan) 題論壇及係列活動》、《“‘黨(dang) 報黨(dang) 刊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曆程’學術研討係列活動”》文化名家暨“四個(ge) 一批”自主選題項目《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觀念與(yu) 民族複興(xing) 思想》、國家萬(wan) 人計劃人才專(zhuan) 項等國家級項目13項,經費資助455萬(wan) 元。
3.獲獎成果。近年獲得的科研獎勵有:《近代中日關(guan) 係與(yu) 中華民族複興(xing) 觀念及曆程》2016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一等獎;《傳(chuan) 統情懷:現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情節》2017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清末新型知識群體(ti) :從(cong) 傳(chuan) 統士大夫到現代知識分子的轉型》2017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膠東(dong) 紅色文化研究》2018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三等獎;《文化困境及其超越》2018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三等獎;《唐中後期東(dong) 方海上絲(si) 綢之路繁榮原因探析》2019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易經>英譯的符號學研究》2019年獲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成長》,2020年獲得山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獎二等獎;《歐洲文藝複興(xing) 的引介與(yu) 近代中國民族複興(xing) 思想》,2021年獲得山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中華民族”“民族複興(xing) ”話語的建構》,2023年獲得山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獎二等獎。
4.人才培養(yang) 。2018年,《重視“四貫穿、四結合、四並舉(ju) ”,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曆史學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22年,《依托國家級教學團隊與(yu) 國家級社科社團,打造中國史一流課程群》,獲省優(you) 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20年《中國現代史》獲評國家級一流課程;2022年該課程獲評省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5.社會(hui) 服務。注意與(yu) 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chan) 業(ye) 中的精品旅遊產(chan) 業(ye)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契合。膠東(dong) 擁有煙台、蓬萊、青島、青州4個(ge)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萊州也是“千年故縣”,曆史文化資源豐(feng) 富,需要培養(yang) 相關(guan) 人才。還可服務山東(dong) 半島發展文化事業(ye) 產(chan) 業(ye) 需求。學科成員最早建議煙台應該積極申報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並被采納,這一“國字號”名片最終花落煙台;學科成員擔任朝陽、所城街區改造保護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成員,參加了方案設計論證;多次參加煙台市旅遊規劃論證;舉(ju) 辦多次研討會(hui) ,如與(yu) 招遠“龍口粉絲(si) ”手工藝生產(chan) 基地“聚興(xing) 昌”食品有限公司舉(ju) 辦了“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的國家非遺文化——龍口粉絲(si) 手工藝業(ye) 態發展”研討會(hui) 。
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管理實行“理事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中心主任及其領導的管理委員三層級管理體(ti) 係。按照“以機製體(ti) 製改革引領協同創新,以協同創新引領高等學校創新能力的全麵提升”的要求,著力突破高校內(nei) 部以及與(yu) 外部的機製體(ti) 製壁壘,開展高校協同創新組織管理、人事製度、人才培養(yang) 、科研模式、資源配置方式、國際合作以及創新文化建設等方麵的改革,推動實現三個(ge) 轉變:高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等工作要超越學科導向,逐步向需求導向為(wei) 主轉變;組織管理從(cong) 個(ge) 體(ti) 、封閉、分割方式向流動、開放、協同的方式轉變;創新要素與(yu) 資源從(cong) 孤立、分散的狀態向匯聚、融合的方向轉變,實現高校創新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著眼傳(chuan) 承發展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大需求,以協同創新為(wei) 主要手段,以探索構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傳(chuan) 承體(ti) 係與(yu) 海外傳(chuan) 播體(ti) 係為(wei) 重要目標,以形成綜合創新能力為(wei) 核心,以中華思想文化現代轉型、中華文化東(dong) 亞(ya) 傳(chuan) 播為(wei) 重點,充分整合協同單位的資源,形成協同創新的集成優(you) 勢,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ti) 製與(yu) 運行機製,使組織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養(yang) 、績效考核、文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推動協同創新中心出人才、出成果、出創意,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更好地服務現實社會(hui) 的需要,並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凸顯中國精神、蘊含中國智慧的中華文化。協同創新中心組織管理實行“理事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和“中心主任”三層級管理體(ti) 係。理事會(hui) 為(wei) 決(jue) 策係統,負責協同創新中心發展的重大事項決(jue) 策。學術委員會(hui) 把握學術方向、規劃學術發展路徑、設置重大課題等。中心主任及其領導的管理委員會(hui) 負責中心日常運行。三層級管理體(ti) 係權責明晰、高效協同、穩定運行。
重視學術交流,以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hui) 為(wei) 平台每年主辦一次全國性學術會(hui) 議;另主辦其他全國學術會(hui) 議3次。重視特色建設,如在資料建設方麵,藏有各級文史資料、方誌資料、黨(dang) 史資料10餘(yu) 萬(wan) 冊(ce) ,被學界譽為(wei) 一個(ge) “新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