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dong) 大學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成立於(yu) 2015年11月,是在我國中外人文交流事業(ye) 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山東(dong) 文化強省戰略邁入新舊動能轉換的形勢中,應運而生的新型智庫研究平台。研究院連續兩(liang) 次被教育部備案為(wei) 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目前下設東(dong) 亞(ya) 儒學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朝韓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研究院共有專(zhuan) 職研究人員9人,博士皆畢業(ye) 於(yu) 國內(nei) 985高校、海外著名高校,擁有跨學科、跨文化、跨語種的教育背景,其中,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4人,皆是近年來國內(nei) 東(dong) 亞(ya) 研究的新秀,涵蓋文學、哲學、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曆史學、新聞傳(chuan) 播學、文化人類學、教育學、國際關(guan) 係學等相關(guan) 學科,具備較強的學術共鳴和內(nei) 生動力。團隊獲批山東(dong) 省高等學校“青創科技支持計劃”創新團隊,已成為(wei) 國內(nei) 外知名的東(dong) 北亞(ya) 儒學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高層次人才團隊。




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堅定文化自信,致力於(yu) 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周邊命運共同體(ti) ”“文明互學互鑒”和山東(dong) 省“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研究院以東(dong) 亞(ya) 儒學文化研究、東(dong) 亞(ya) 漢籍資料整理、中日韓碩博聯合培養(yang) 為(wei) 三大工作方向,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ang) 、資料建設、對外交流等方麵均取得顯著成績,引起國內(nei) 外學界的廣泛關(guan) 注。研究院團隊作風過硬、精誠團結、精明強幹,秉承“亞(ya) 洲情懷、中國特色、全球視野”之治學精神,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之辦刊方針,致力於(yu) 搭建求真創新的亞(ya) 洲研究學術交流平台,薈萃學術思想與(yu) 觀念之精華,努力推動東(dong) 亞(ya) 儒學研究事業(ye) 的進步,構建服務國家發展需求,增進東(dong) 亞(ya) 人文交流、政治互信、民心相通。
目前,研究院團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20餘(yu) 項,海外高水平研究項目10餘(yu) 項,在CSSCI、KCI等國內(nei) 外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yu) 篇,出版著作20餘(yu) 種,多次獲得省部級人文社科優(you) 秀成果獎,接受贈書(shu) 三千五百餘(yu) 冊(ce) 。為(wei) 促進儒家思想海外傳(chuan) 播,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ou) 秀文化,研究院與(yu) 商務印書(shu) 館合作,主辦“東(dong) 北亞(ya) 儒學研究叢(cong) 書(shu) ”,目前已出版第一輯《儒學的現代意義(yi) 與(yu) 漢字文化圈的複興(xing) 》、第二輯《東(dong) 亞(ya) 儒學、人文學的新視野》、第三輯《東(dong) 亞(ya) 視域中的儒家人文學》、第四輯《儒學與(yu) 東(dong) 亞(ya) 文化圈》,集聚了海內(nei) 外諸多知名學者的研究成果,成為(wei) 近年來廣受矚目的東(dong) 亞(ya) 研究集刊。研究院院長樸銀姬教授多次受邀在省內(nei) 外國別與(yu) 區域研究工作建設會(hui) 議上圍繞平台建設經驗作典型發言和專(zhuan) 題報告。






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高度重視與(yu) 海外高校的學術合作交流工作。研究院與(yu) 韓國高麗(li) 大學、慶尚大學、嶺南大學、啟明大學等諸多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主辦了“儒學的現代性與(yu) 漢字文化圈的複興(xing) ”國際學術會(hui) 議、第一屆中日韓語言文化比較研究國際學術會(hui) 議、第一屆東(dong) 亞(ya) 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hui) 、第二屆東(dong) 北亞(ya) 學術合作國際研討會(hui) 、第三屆東(dong) 北亞(ya) 學術合作國際研討會(hui) 等,構建了東(dong) 亞(ya) 人文社科研究的學術交流網絡,得到人民網、《中國教育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專(zhuan) 題報道。




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積極推進東(dong) 亞(ya) 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ang) 。研究院與(yu) 韓國嶺南大學、日本二鬆學舍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聯合招收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創建“中日紀錄片創作短期實習(xi) 基地”,與(yu) 韓國教育部、韓國國立慶尚大學聯合承辦“中韓文化產(chan) 業(ye) 高級人才培訓課程”,先後組織6批學生赴日本東(dong) 京、千葉、大阪、神戶、京都和韓國首爾等地的高校展開學術交流和社會(hui) 文化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