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men) ,大家好,我是魯東(dong) 大學文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zhuan) 業(ye) 教師張嶺。今天我會(hui) 和大家一起走進美食紀錄片之旅的最後一站,也是影視作品創作的最後一個(ge) 環節---剪輯。
從(cong) 《風味人間》裏節選的片段中,我們(men) 看到,眨眼之間,食材可以變為(wei) 美味,隻要50分鍾,就能實現世界各地的美食之旅,經曆過編導藝考的同學都知道這是蒙太奇的功勞。
蒙太奇是法語“組接”的意思,被引申為(wei) “剪輯”,它帶來的時空交錯,讓影視作品充滿驚喜、神秘和懸念,意味深長。因此,電影藝術也被稱為(wei) 蒙太奇的藝術,而這一切都源自一百多年前的一個(ge) 偶然事件。
1899年,法國導演梅裏埃在播放膠片時發現,一輛行駛的馬車忽然變成了運棺材的車。原來,當天拍攝時因膠卷故障停機,再拍時,馬車開頭,棺材車駛入,形成了馬車大變身的效果。這個(ge) 偶然的事故啟發了梅裏埃,他在電影《灰姑娘》裏,創造了南瓜變馬車,灰姑娘變公主的效果,讓當時的觀眾(zhong) 們(men) 驚歎不已。接著,梅裏埃又研發出了快慢動作、疊化、倒拍等特技剪輯手法,被譽為(wei) “魔幻大師”。
縱觀電影史,曆史上有七位著名的電影人,他們(men) 或是在一線創作的導演,或是電影藝術理論家,架構起了電影語言和剪輯體(ti) 係,而電影的藝術之門也由此打開。
剪輯是影視編導專(zhuan) 業(ye) 的必修課,作為(wei) 藝術和技術的綜合體(ti) ,它既是對影視作品的再創作,也是影視作品的最後一道合成工作。
在5G和4K技術普及、AI和AR等智能設備飛躍發展的今天,影像製作的門檻不斷降低,各種剪輯軟件層出不窮、方便快捷,很容易獲得。那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剪輯,又隱藏著什麽(me) 奧秘呢?接下來我們(men) 一起欣賞“風味人間”的精彩片段,品一品這瞬間的藝術。
這是風味人間第二季的片頭,時長一分鍾,由53個(ge) 鏡頭組成,看起來雜而不亂(luan) ,既有美食,又有風土人情、異域風光,它們(men) 是如何組合,產(chan) 生到這個(ge) 效果呢?
首先 ,我們(men) 將這53個(ge) 鏡頭分類,我們(men) 可以看到這一分鍾的片頭裏暗藏著從(cong) 食材到成品的製作過程,這條邏輯線很容易理解,那具體(ti) 是怎麽(me) 實現的呢?
從(cong) 構成上來看,剪輯包括信息、動機、鏡頭構圖、攝影機角度、連貫、聲音六個(ge) 要素,兩(liang) 個(ge) 相鄰的鏡頭必定滿足以上某一個(ge) 或者某幾個(ge) 構成要素。比如開篇從(cong) 氤氳的籠屜到熱氣騰騰的砂鍋到古香古色的酒壇。
這三個(ge) 畫麵都隱含時光流逝的信息,前兩(liang) 個(ge) 畫麵的蒸汽,第三個(ge) 畫麵的光影,類似的內(nei) 容讓這幾個(ge) 畫麵具有了連貫性。
接下來的蛋黃、魚籽醬、糖蒜,都是需要時光釀造而成的輔食,似乎在繼續著光陰的詠歎調,然而一個(ge) 奪目的色彩卻將它們(men) 劃入另一個(ge) 陣營:明亮的黃色從(cong) 局部到整體(ti) 再蔓延為(wei) 翠綠臘八蒜的金色湯汁,錯落有致的燦爛不僅(jin) 帶來深刻的視覺印象,也調動了觀賞者的味蕾。然而視覺盛宴剛剛開始,翠綠的臘八蒜化入翠藍的海水,帶領觀眾(zhong) 走向一組動感十足的勞動者畫麵。
從(cong) 技術上來講,兩(liang) 個(ge) 鏡頭之間的銜接,遵循著簡單而實用的原則:動接動、靜接靜。指的就是相鄰兩(liang) 個(ge) 畫麵的接點的那個(ge) 瞬間,或都運動,或都靜止。
比如接下來的這一組獲取食材的畫麵,就是典型的動接動,兩(liang) 個(ge) 運動鏡頭相銜接,又是如何做到流暢自然的呢?
首先兩(liang) 個(ge) 運動鏡頭的運動畫麵方向要順暢,並具備一定的邏輯關(guan) 係。具體(ti) 來看,草地上的踩踏是右搖加旋轉,接鹽池裏內(nei) 部的旋轉加拉出,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空間的順暢變化,而撒網的漁民,將網撒出時,撒出的網形成了一個(ge) 擴散的勢頭,同時鏡頭也左搖,空間繼續延伸,緊跟著落水的螃蟹,和漁網都是下沉的態勢,不僅(jin) 運動方向一致,在內(nei) 容上還暗含因果關(guan) 係。
其次,鏡頭的運動速度要基本一致。這一組鏡頭運動速度基本相似,隻有從(cong) 撒網到螃蟹伴隨音樂(le) 的節點有一個(ge) 小高潮,速度加快了一些。
再次,畫麵要避免同景別。避免視覺疲勞。從(cong) 這組畫麵的景別變化來看,相鄰的兩(liang) 個(ge) 畫麵的景別最少差了一個(ge) 級別。事實上,當下紀錄片的拍攝中,最出彩的就是兩(liang) 級鏡頭。
另外,運動剪輯也要把握好節奏,本片中的節奏,就是和配樂(le) 的節奏一致,每一個(ge) 剪輯點都卡在音樂(le) 的音節上。
同學們(men) 仔細想想,這幾個(ge) 要點和剛才提到的信息、動機、鏡頭構圖、攝影機角度、連貫、聲音六個(ge) 要素是不是能一一對應起來呢?
再回到片頭,這組充滿喜悅的臉龐是典型的並列蒙太奇的句式,美食與(yu) 民族風情的快剪手法,都源自1937年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實踐作品《敖德薩台階》。有關(guan) 剪輯的更多理論和實踐,我們(men) 將在未來的課程為(wei) 大家詳細介紹。
如果縱觀全篇,我們(men) 會(hui) 發現《風味人間》每集都有一個(ge) 主題,50分鍾的“甜蜜縹緲錄”可以拆解成7個(ge) 小故事。細心的同學還會(hui) 發現每個(ge) 小故事的時間也很平均,都在7-8分鍾左右。
甜蜜縹緲錄裏的這幾個(ge) 小故事,因場景不同,對主題的作用不同次序排列,形成影片的結構敘事,而每一個(ge) 故事的敘事方式又有所不同。
在6分多鍾的尼泊爾蜂蜜獵人懸崖采蜜的故事裏,剪輯師采用敘事蒙太奇的剪輯辦法,用110多個(ge) 鏡頭表現了蜂蜜獵人驚心動魄的懸崖采蜜過程,畫麵切換頻繁,製造出緊張感和敘事張力。
在訴說不同國度的人對甜的理解的異同時,剪輯師又采取平行蒙太奇的方法,將土耳其甜點巴卡拉瓦與(yu) 中國揚州的翡翠燒賣的做法進行平行剪輯,不同時空的甜點,交錯出現,體(ti) 現了世界不同地域和國家對同一味道的不同操作和相似的理解,在動態的對比中完成了全球性視角的塑造。
從(cong) 看美食、拍美食到剪美食,我們(men) 的美食之旅就此告一段落。如果說影像製作是一場追夢之旅,魯東(dong) 大學廣電編專(zhuan) 業(ye) 將為(wei) 大家架起一個(ge) 通向夢想的橋梁。
當下,大疫襲來、山川變色、世界動容,疫情過後,很多事情都會(hui) 巨變,但不變的是我們(men) 對美好的追求。歡迎大家一起來煙台看美食、品美食,一起定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