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文學院專業薈:廣播電視編導 看美食-米兰体育全站

米兰体育网页版官方入口下载安装

魯東大學文學院專業薈:廣播電視編導 看美食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0-07-30

同學們(men) ,大家好,我是魯東(dong) 大學文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zhuan) 業(ye) 教師孫鵬。廣播電視編導專(zhuan) 業(ye) 致力於(yu) 培養(yang) 具有實踐性、創新性思維,全麵、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的影視創作人才。專(zhuan) 業(ye) 性質決(jue) 定魯大廣電編聚集了一批年輕、活力、向上的老師。有趣的靈魂要做有趣的事,因此我們(men) 決(jue) 定跟大家聊聊美食紀錄片的觀看、拍攝和剪輯。首先由我來帶領大家享受美食紀錄片賞心悅目的觀看之旅。

今年的426日,《風味人間》第二季如期開播,這是騰訊視頻在不到2年時間內(nei) 推出的第9部自製美食紀錄片,如此高密度的創作可以看作是近10年國內(nei) 美食紀錄片如火如荼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談到美食紀錄片,陳曉卿是一個(ge) 繞不過去的名字。由他擔任總導演的《舌尖上的中國》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井噴式創作的大幕,此後冠以“舌尖”、“味道”、“美食”等名稱的紀錄片層出不窮,並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征。其中,2012年的《舌尖上的中國》和2018年的《風味人間》是兩(liang) 個(ge) 重要節點。

對於(yu) 《舌尖上的中國》,我們(men) 除了要看到它引爆美食紀錄片的裏程碑意義(yi) ,還應該看到它在播出平台上進行的創新性嚐試:央視紀錄頻道之外,它同步在愛奇藝、優(you) 酷、CNTV等線上平台播出,由此開啟了視頻網站進入美食紀錄片領域的大門。時至今日,諸如騰訊視頻、愛奇藝、嗶哩嗶哩等視頻網站已不僅(jin) 僅(jin) 是美食紀錄片的播出平台,更逐漸成為(wei) 製作領域不可忽視的力量。201710月陳曉卿的加盟,使騰訊視頻隱然成為(wei) 當下國內(nei) 美食紀錄片的創作高地。

2018年的《風味人間》一改自“舌尖”以來在美食紀錄片領域蔚然成風的故事套路。《風味人間》以更為(wei) 廣闊的視野,帶領觀眾(zhong) 一起領略“美食”的國際化故事旅程。

我們(men) 在《風味人間》中可以看到複雜如火腿在中國和西班牙之間各自不同的故事,也可以看到簡單如麵餅身上蘊含的,曆史與(yu) 現代交織、東(dong) 方與(yu) 西方交融的文化流轉故事,它們(men) 都能“跨越高山、海洋、河流,在不同的土地上碰撞出相似的美食”。

《風味人間》創作者們(men) 立足中國,放眼全球,將東(dong) 西方對食材的取用與(yu) 做法進行對比,展現出其中的差異性和共同點在全球視野裏審視中國美食的曆史流變和獨特性,用全球話語講述人與(yu) 食物背後的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

其中,既有中國傳(chuan) 統食物在國外的落地生根,譬如日本京都的服部家族對來自中國傳(chuan) 統製豆腐方法——鹽鹵點豆腐的堅持;也有來自國外的食材在經過本土化處理後煥發出的新生機,譬如16世紀末傳(chuan) 入中國的番薯,在不將其作為(wei) 果腹之用的今天,莊南兒(er) 將其變化為(wei) 香甜可口的芋圓。

有如扶霞一般的外國人將中國川菜乃至地方小吃帶到世界各地並使其遍地開花,也有以安娜、佩德羅為(wei) 代表的土生葡人在澳門的地方性發明——Tacho

我們(men) 會(hui) 驚訝於(yu) 台灣南投的原住民海索魯仍沿襲幾千年的習(xi) 俗,將食茱萸作為(wei) 烤山豬必備的“三香”之一,而香港的蔡昊以計算機技術為(wei) 基礎對食材的分量、時間及比重等因素的控製,讓我們(men) 看到現代科技與(yu) 美食結合後產(chan) 生的驚喜。

在《風味人間》中,美食搭建了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之間的橋梁,通過食材的流通呈現了當今世界“走出去”和“請進來”互融互通的新秩序。美國學者羅蘭(lan) ·羅伯森將這種普遍的特殊化與(yu) 特殊的普遍化同時存在的雙向趨勢定義(yi) 為(wei) “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在文化領域,全球本土化主要指本土文化輸出和全球文化輸入相互交融相互影響。《風味人間》的全球本土化策略既延續了“舌尖”的美食故事特征,又將視野拓展到全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中國文化的輸出;還將全球視野疊加於(yu) 中國視角,呈現了當今“地球村”的魅力。這是以陳曉卿為(wei) 代表的紀錄片人在中國文化走出去和講好中國故事大背景下所作的努力。

除了全球本土化的敘事策略,《風味人間》還嚐試了紀錄片的大片策略。在拍攝之初,陳曉卿強調:“要把 《風味人間拍成大片的樣子。

圍繞“大片”這個(ge) 目標,《風味人間》一方麵追求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如台灣的鏢手盧旻易與(yu) 旗魚的故事,雖然隻有短短7分鍾的時間,但攝製團隊足足跟拍了5,航拍與(yu) 水下拍攝共存、遠景與(yu) 特寫(xie) 交替,加上緊張激昂節奏鮮明的音樂(le) 和波濤洶湧的逆浪,整個(ge) 捕魚過程懸念迭生、扣人心弦。另一方麵又借助“黑科技”進行“奇觀”的展示,攝製組邀請了“美麗(li) 科學”團隊運用每秒 2000 幀高速攝像機、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纖維攝影、CG 特效再現和 MOCO 攝影控製係統等拍攝方式,觀察食物長時間的細微變化。當觀眾(zhong) 清晰地看到火腿中的鹽分如同花朵般綻放結晶時,不禁為(wei) 這種“分子級”“奇觀”咋舌不已,而其他如豆腐的凝結、皮蛋的褐化、花椒的綻裂、蟹肉的酸解等也讓人歎為(wei) 觀止。

雖然故事是紀錄片的必由之路,但美食紀錄片說到底還是要呈現“美食”,美食不美,故事也缺少靈魂。《風味人間》受到熱捧,還在於(yu) 向觀眾(zhong) 用心展示了他們(men) 或熟悉、或陌生的美食,而《舌尖3》被詬病最多的也是隻見故事,不見美食。

《風味人間》的總導演陳曉卿是一個(ge) 懂食物的人,他曾在一個(ge) 講座中詳細描述自己在汶川地震中淡定享受美食的過程。通曉食物的陳曉卿還寫(xie) 出了美食散文集《至味在人間》。在這本書(shu) 中陳曉卿反複強調了這樣一個(ge) 理念:美食隱藏在蒼蠅小館中,隱藏在市井生活和人間煙火中,享受美食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又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對自然和土地的尊重。在現代化快節奏的生活中,美食是我們(men) 與(yu) 自然最直接的聯係,是都市人的最後鄉(xiang) 愁。多樣的美食是多樣的生命樣態和多元的生存構成,我們(men) 應該認真對待土地的產(chan) 出,認真對待食物,與(yu) 自然相融,與(yu) 生命相通。享受美食的同時思考生命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尋求大地上的詩意棲居是美食紀錄片給予我們(men) 的生活美學。

好了,我對於(yu) 美食紀錄片的觀看分享到此就結束了,感謝同學們(men) 的傾(qing) 聽。希望大家能繼續關(guan) 注我們(men) 魯大編導專(zhuan) 業(ye) 的美女老師陳麗(li) 莉關(guan) 於(yu) 美食拍攝的理解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