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全站2024年7月成立,集粹原魯東(dong) 大學文學院和曆史文化學院的優(you) 質辦學資源,承繼90餘(yu) 年的紅色基因、文史特色、曆史積澱,全麵推進新文科建設和高質量育人。著名作家吳伯簫、何其芳、臧克家、馬少波、蕭平,語言學家羅竹風、張誌毅,民俗學家山曼,知名曆史學者李永璞、李衡眉等曾在此弘文勵教。


學科與(yu) 專(zhuan) 業(ye) 建設
學院本科教育成效顯著,現設有漢語言文學(師範類)、漢語言、曆史學(師範類)三個(ge) 全日製本科專(zhuan) 業(ye) 。其中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1984年開始招生,2010年獲評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20年全省首批通過國家師範類專(zhuan) 業(ye) 二級認證,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點。漢語言專(zhuan) 業(ye) 1999年開始招生,2007年評為(wei) 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19年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點。曆史學專(zhuan) 業(ye) 1989年開始招生,2009年獲評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19年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點。

研究生教育
學院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1999年開始培養(yang) 碩士研究生,現設有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三個(ge)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曆史)、國際中文教育三個(ge) 領域方向教育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隊伍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現有教授27名、副教授32名,博士學位教師77名。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全國優(you) 秀教師1名,省人才工程專(zhuan) 家5名,省智庫高端人才4名,齊魯文化英才專(zhuan) 家1名,省級教學名師4名。

平台建設
學院圍繞中國語言文學與(yu) 中國史兩(liang) 個(ge) 學科,實施學科專(zhuan) 業(ye) 一體(ti) 化發展,推進新文科建設。建有國家語委“漢語辭書(shu) 研究中心”、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hui) 辭書(shu) 編纂與(yu) 術語協調研究基地、山東(dong) 省教育廳人文研究基地“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中國現代思想研究院”等平台,擁有國家級學會(hui) “中國近現代史料學學會(hui)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字化語言文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
卓越語文教師的搖籃
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獲評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20年全省首批通過國家師範類專(zhuan) 業(ye) 二級認證,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zhuan) 業(ye) 。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文學創作文脈綿延、國學修養(yang) 潛細入深、語文教育薪火相傳(chuan) 的專(zhuan) 業(ye) 特色,以張煒、矯健為(wei) 傑出代表的“魯東(dong) 大學作家群”享譽文壇。
培養(yang) 目標:適應新時代中學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服務國家和山東(dong) 省基礎教育需求,致力培養(yang) 具有優(you) 秀思想政治素質、開闊視野、豐(feng) 富學科知識、出色教學能力和持久發展能力的卓越語文教師。
核心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和大學寫(xie) 作。
畢業(ye) 去向:在學校或科研機構從(cong) 事語文教學或研究工作;在黨(dang) 政機關(guan) 、傳(chuan) 媒機構及其他企事業(ye) 單位,如政府宣傳(chuan) 部門、文化管理機構、報刊雜誌社、新聞出版機構、影視文化公司、互聯網站、對外交流機構等從(cong) 事語言文字工作。
—漢語言專(zhuan) 業(ye) —
全國漢語言專(zhuan) 業(ye) 的佼佼者
漢語言專(zhuan) 業(ye) 1999年被教育部批準招生,2007年評為(wei) 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19年獲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zhuan) 業(ye) 。本專(zhuan) 業(ye) 麵向產(chan) 業(ye) ,突出應用,產(chan) 學研相結合,在語言資源開發應用和辭書(shu) 編纂出版領域處於(yu) 全國領先地位。2023年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jia) 谘詢機構艾瑞深校友會(hui) 網(Cuaa.Net)公布的中國一流專(zhuan) 業(ye) 排名中,魯東(dong) 大學漢語言專(zhuan) 業(ye) 全國排名並列第三,為(wei) 五星級專(zhuan) 業(ye) 。
培養(yang) 目標:專(zhu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應用型教學與(yu) 產(chan) 學研結合,培養(yang) 有社會(hui) 責任感、良好人文素養(yang) 、專(zhuan) 業(ye) 知識紮實、學科基礎寬厚、學術視野開闊以及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本科生。
核心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文信息處理、漢字學等。
畢業(ye) 去向:在教育、出版、傳(chuan) 媒、科研機構等機關(guan) 企事業(ye) 部門從(cong) 事語言教學、語言文字管理、語言應用及語言服務等方麵的工作;每年有30至40%學生繼續深造,考取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dong) 大學等名校或赴國(境)外著名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曆史學專(zhuan) 業(ye) —
優(you) 秀曆史教師的搖籃
學院曆史學本科專(zhuan) 業(ye) 是魯東(dong) 大學最早設立的本科專(zhuan) 業(ye) 之一,2009年被評為(wei) 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2019年被評為(wei) 省級一流專(zhuan) 業(ye) ,2015年以來多年被中國大學專(zhuan) 業(ye) 排行榜列為(wei) 四星級高水平專(zhuan) 業(ye) 。為(wei) 提高學生專(zhuan) 業(ye) 水平和人文素養(yang) ,曆史學分中國史、世界史、國學等模塊和方向,設置20餘(yu) 門特色課程和專(zhuan) 業(ye) 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個(ge) 人興(xing) 趣愛好,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選修課程。
培養(yang) 目標:曆史學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具有曆史學基本理論和紮實基礎知識,具有良好科學素養(yang) 、國際化視野和科學思維能力,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知識麵寬、綜合素質高,適應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中學曆史教師。
核心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學概論、史學概論、史料學、中國曆史文選等。
畢業(ye) 去向:畢業(ye) 生就業(ye) 率升學率高,就業(ye) 單位對畢業(ye) 生認可度高。畢業(ye) 生具有作風踏實、專(zhuan) 業(ye) 知識豐(feng) 富、教學能力強等優(you) 點,能夠勝任教學第一線工作,畢業(ye) 生中湧現出一批教學能手和優(you) 秀教育管理者。部分畢業(ye) 生考取公務員、事業(ye) 編進入政府機關(guan) 或者文博科研單位、新聞出版部門工作,約30%-40%的畢業(ye) 生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
科研情況
學院聚焦服務國家教育和文化事業(ye) 發展,對接山東(dong) 省文化“兩(liang) 創”需求,開展跨學科有組織科研。近5年來,學院教師主持3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項目74項;獲批橫向課題100餘(yu) 項;獲山東(dong) 省社科優(you) 秀成果獎16項、省級優(you) 秀教學成果獎3項,發表CSSCI論文70餘(yu) 篇,出版著(譯)作近百部。學生參加國內(nei) 學術會(hui) 議百餘(yu) 人次,發表期刊論文五百餘(yu) 篇,獲校級優(you) 秀碩士論文25篇,獲省級優(you) 秀碩士論文6篇、省級優(you) 秀學士論文5篇。
學生工作情況
學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yang) 富有深厚人文情懷、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落實“學生中心、產(chan) 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傳(chuan) 播為(wei) 主線,創建15個(ge) 專(zhuan) 業(ye) 特色社團,實施“誌願服務”“文學創研”“專(zhuan) 業(ye) 實踐”三大類實踐活動,賦能學生全麵成長。在以往的辦學曆史中,曾培養(yang) 出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zhuan) 家王誌民、著名作家矯健,全國優(you) 秀教師李鳴琴、張美萍等一批教學能手和優(you) 秀教育管理者,以及一批博士研究導師和學者。薈萃200餘(yu) 名師生作家的魯大作家群更是一道靚麗(li) 的風景。近5年來,學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創業(ye) 大賽、山東(dong) 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田家炳杯”全國教育碩士和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山東(dong) 省師範類高校學生從(cong) 業(ye) 技能大賽等比賽中屢獲金獎、一等獎。

黨(dang) 建情況
學院黨(dang) 委全麵落實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主體(ti) 責任,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積極踐行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初心使命,聚力實施黨(dang) 建引領人才培養(yang) “一融雙高”。其中1個(ge) 支部先後獲批省級、國家級樣板支部培育建設單位,3個(ge) 支部先後被評為(wei) “魯東(dong) 大學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魯東(dong) 大學樣板支部”。

學院將秉承“厚德、博學、日新、篤行”校訓精神,踐行“嚴(yan) 謹、精益、卓越”質量文化,持續推進“一流學科、一流專(zhuan) 業(ye) 、一流人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