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春滿園——母校行記(三則)-米兰体育全站

校友之家

校友風采

當前位置: 首頁 -> 校友之家 -> 校友風采 -> 正文

歸來春滿園——母校行記(三則)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4-04-29

何宏強 東(dong) 營市人大常委會(hui) 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東(dong) 營市委市直機關(guan) 工委一級調研員

中文係八四級校友

2024年4月,應邀回母校魯東(dong) 大學上黨(dang) 課,受聘客座教授,倍感各級領導和老師熱情關(guan) 愛。盤桓兩(liang) 日,氣象新美,乳子湖畔,春水韶華,學子笑盈,山花爛漫。心有所感,粗疏以記。

重歸魯大

遠離故鄉(xiang) 時,

故鄉(xiang) 就是母親(qin) ;

遠離祖國時,

祖國就是母親(qin) ;

若進入太空,

地球就是母親(qin) 。

時空距離越遠,

思念愈真愈深……

時隔38年,

當我重返校園,

置身山巒的臂膀,

安睡在夢的故鄉(xiang) ,

我感受到了,

母親(qin) 懷抱的溫暖,

感受到了,

慈故能勇的力量。

母校啊,

漂泊時,

你是我一生的思念,

歸來時,

我有你赤子的榮光。

——題記

連堂黨(dang) 課

2024年4月18日,是應邀回母校魯東(dong) 大學上黨(dang) 課的日子。日前,校黨(dang) 委組織部進行了多次溝通,精心安排。我根據要求,精心備課。盼望著,盼望著。

4月17日午後,我與(yu) 朋友駕車東(dong) 行,春日晴好,景色宜人,膠東(dong) 大地山戀起伏、一片生機盎然。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年輕到年老,每當乘車走過這片土地,看著起伏的山崗、整潔的村莊、整飭一新的農(nong) 田果園,心中都會(hui) 產(chan) 生莫名的興(xing) 奮與(yu) 激動,有一種遊子重歸故鄉(xiang) 的感覺,生發出葉對根的深情,不由自主聯想起許多美好回憶……

不知不覺間,幾個(ge) 小時的車程過去了,下午六時,我們(men) 抵達煙台市區。從(cong) 學校北區東(dong) 門進入,沿山而建的校園,整個(ge) 地形連綿起伏,各種建築與(yu) 山勢融為(wei) 一體(ti) ,讓這座占地3000多畝(mu) 的校園顯得空間開闊、別具一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擠堵狹窄已全然不見,整整38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天地煥然一新,母校變得雍容典雅、風姿綽約。

講課安排在18日上午9:30,是第二堂黨(dang) 課,第一堂由校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慶同誌講授。對於(yu) 這樣的安排,我有些意外,既感到非常光榮,又略有些緊張,學校的“掌門人”與(yu) 我這個(ge) “老校友”,先後在同一個(ge) 台上講課,我可要發揮最佳水準,不負母校信任。

等候在休息室,聽著大廳裏傳(chuan) 來飽滿宏亮的演講聲,我不禁對王慶書(shu) 記心生敬意,結束報告後,他還要與(yu) 來訪的省直部門領導座談,公務繁忙,不知是否有時間一見?誰料,王慶書(shu) 記報告一結束,就馬上趕來,與(yu) 我見麵交談,熱情質樸、談吐爽快、風趣幽默,我們(men) 象老朋友一樣相談甚歡,並約定下次再見。平易近人的領導,禮賢下士,大家風範,他執意送我到報告大廳,並熱情提意全體(ti) 人員鼓掌歡迎,此刻,一股暖流湧遍我全身,還沒登台,已先被感動。

報告會(hui) 由學校黨(dang) 委常委、組織部長吳旺宗同誌主持。吳部長在介紹我身份時,很溫馨地加上了“中文八四級校友”一句,話音剛落,台下就報以掌聲。有溫度的魯大,胸懷博大的母校人。(圖1)

我的報告標題為(wei) :“學思想、高質量、促發展”,主旨在以習(xi) 近平黨(dang) 建思想為(wei) 指引,以高質量黨(dang) 建促進高質量發展。內(nei) 容主要分三個(ge) 部分:“十三個(ge) 堅持”,“高質量黨(dang) 建七個(ge) 關(guan) 鍵環節”,做好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七個(ge) 三”。這個(ge) 課程是理論和實務的組合,是為(wei) 這次授課量身定做的,事前經過了反複思考、修改和推演,雖然麵對高素質高水平的全校處、科級幹部,內(nei) 心稍有緊張,但畢竟近幾年已講過約150場課,麵對聽眾(zhong) 還算心態穩定、發揮正常。講課進展順利,老師們(men) 聽得認真,秩序井然,不知不覺2個(ge) 小時過去了。

如果說自己講的黨(dang) 課引人入勝,絕對不敢自誇,但這些年邊學邊幹,不斷追求自身特色和風格,就是在堅持政治性前提前下,突出主體(ti) 性、應用性和文化性。主體(ti) 性,就是突出聽眾(zhong) 主體(ti) ,針對行業(ye) 、層級、知識層次、年齡結構等不同特點,運用不同風格,時刻關(guan) 照主體(ti) ,實現“聽得懂”,保持“聽得進”,追求“聽得迷”,把評判標準交給聽眾(zhong) 。實用性,就是聯係實際,著眼於(yu) 理論運用,善用史料、時事、熱點等,回應現實關(guan) 切,重在解疑釋惑;聯係親(qin) 曆,有原創、有觀點、有感受,接好“地氣”,尤其善於(yu) 從(cong) 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將理論“日用而不覺”,上升為(wei) “曆史自覺”,進而增強主動精神,實現理論運用。文化性,就是堅持“兩(liang) 個(ge) 結合”,善於(yu) 運用優(you) 秀文化元素,增強吸引力、文化味,做到有典故、有亮點、有金句,善於(yu) 講好故事、用好案例。文化不僅(jin) 是潤物無聲空氣和陽光,而且是奪人眼目的星星和花朵。(圖2)

愉快的時間總是短暫,由於(yu) 是連堂黨(dang) 課,時間有壓縮,原本計劃講的三部分內(nei) 容,有些內(nei) 容未及展開,稍有遺憾,隻有待以後有機會(hui) 再“補課”了。

回母校講黨(dang) 課,飲水思源、感恩奮進,本身就給我上了最好一課,令我終生難忘。

文學殿堂

4月18日上午講完了黨(dang) 課,下午,母校安排了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參觀文學博物館、校友之家,頒發聘書(shu) ,與(yu) 文學院師生座談。緊湊而細致,和煦如春風。

第一站:魯大文學博物館。全國高校中唯一一座文學博物館,建築麵積1800平方米,有九大展區,一部魯大發展沿革史的濃縮版,係統介紹了200多位曾在魯大工作、學習(xi) 過的作家、詩人,其中不乏蜚聲海內(nei) 外的現當代名家,如何其芳、蕭平、張煒……可謂群星薈萃。配之以琳琅滿目的作品書(shu) 目、生活用品等,加之解說員親(qin) 切嫻熟的介紹,置身其中,如魚兒(er) 暢遊於(yu) 海底森林,令人目不暇接又興(xing) 趣盎然,深感魯大曆史之厚重、文脈之深遠、文學殿堂之聖潔高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了解曆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曆史才能走得遠。讓我們(men) 銘記曆史勇毅前行(圖3)。

參觀博物館最可親(qin) 之處,是有我受教過的師長。和藹可親(qin) 的山曼先生,告誡學生“要成熟而不世故、幽默而不油滑”,至今仍依稀耳畔。寫(xie) 作老師李慧誌、劉傳(chuan) 夫這對文壇伉儷(li) ,講課風格鮮活風趣,場景依然在目。記得有一次作文課,我的習(xi) 作被李老師當眾(zhong) 批評,那篇作文命題是《我的父親(qin) 》,當時倔強內(nei) 向的我,不喜歡言及家事,草草應付交卷。其實,老父親(qin) 是18歲參加革命的老戰士,是有故事的人,我的確不該敷衍了事。現在想來:良藥苦口,感恩嚴(yan) 師。感恩,是人生的動力之源,也是幸福之源。樹木感恩大地,才能根深葉茂;人懂得感恩,才能知足常樂(le) 。

第二站:校友之家。麵積約300平方米的一處大廳。新近落成,盛裝出場,設計新穎、內(nei) 涵豐(feng) 富:匯集了校友企業(ye) 洽談區、產(chan) 品展示區、個(ge) 人物品區、返校合影區、閱讀空間區等。時間關(guan) 係匆匆一覽,但對校友工作卻深有感受。

以東(dong) 營市為(wei) 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魯大校友已達2000餘(yu) 人,遍布各條戰線尤其教育領域。母校牽掛、學子感恩,母校召喚、學子雲(yun) 集。僅(jin) 2010年10月校慶80周年之際,東(dong) 營學子一舉(ju) 踴躍捐贈72萬(wan) 元(鐵塑2套價(jia) 值60萬(wan) 元、款項12萬(wan) 元),居全省各地市前列。2020年3月,疫情肆虐、口罩緊缺,東(dong) 營26名校友主動認捐口罩1.3萬(wan) 隻,價(jia) 值約4萬(wan) 元,是第一批到達母校的校友捐贈物資。自2009年東(dong) 營校友會(hui) 成立以來,學子們(men) 自發接待母校師生來訪計30餘(yu) 次,協助一批項目落地建成。滴水湧泉,飲水思源。東(dong) 營學子是一群感恩奮進的人,像東(dong) 營這座年輕的城市一樣充滿活力(圖4)。

第三站:文學院。我曾就讀的中文係舊址,是一座土黃色的二層小樓,樓前有一尊馬克思、恩格斯漢白玉石雕像,成為(wei) 老校區的標誌性建築,常有故地重遊的老校友合影留念(圖5)。

校園內(nei) 最早的一條東(dong) 西走向道路——師專(zhuan) 路,沿山勢而上,路兩(liang) 旁參天的白楊樹依然挺拔茁壯、枝繁葉茂,承載著學子們(men) 的青春記憶,如列兵般守衛著群山環抱的母校。師專(zhuan) 路的中段有一處花壇,內(nei) 植一棵蒼勁挺拔的雪鬆,樹下石碑記:八四屆捐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青鬆作伴,日月可鑒,印證著魯大人傲霜雪的風骨、沐春風的情懷。

文學院目前的辦公場所,是當年的師院辦公大樓,座落在老校區的正中央。學校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陳厚同誌,專(zhuan) 乘趕來為(wei) 我頒發了客座教授聘書(shu) ,紅底燙金大字,校長親(qin) 筆簽名,飽含榮譽更有責任,雙手接過的那一刻,感覺與(yu) 母校從(cong) 此融為(wei) 一體(ti)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圖6)

師生座談會(hui) 開得輕鬆而熱烈。書(shu) 記、院長、副書(shu) 記三位院領導,組織員、輔導員、就業(ye) 及在校學生代表,人數不多、覆蓋麵全。大家開門見山、逐一發言,對答提問、切磋交流,圍繞踐行“厚德、博學、日新、篤行”校訓,集中探討了創建黨(dang) 建品牌、加強勵誌引導、發揮優(you) 勢擇業(ye) 、注重學以致用等問題。最後,於(yu) 建永書(shu) 記作了簡短而精彩的總結。

相聚總是短暫,時光永遠匆匆。一張珍貴的合影,為(wei) 這次母校行劃上了句號。(圖7)美麗(li) 的魯東(dong) 大學,我一生的精神港灣,你的未來必定更美好!

象牙板子

清晨,漫步在鮮花盛開的魯東(dong) 大學校園,我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念:命運就像一位睿智長者,在40年前,對一個(ge) 不知天高地厚的懵懂少年,突然間劈頭蓋臉地打了一頓板子,打得他口鼻流血、皮開肉綻又不知緣由,隻好落荒而逃;而40年後的春天,當他年近花甲滿懷感恩重返校園時,卻冥冥中聽到那位長者,用悠遠深沉的聲音發問:還記得40年前那頓板子嗎?瞬間,我脊背發涼,兩(liang) 臂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板子,銘心刻骨的那一頓板子,讓我一生不敢懈怠的那頓板子。如果說事業(ye) 小有所成,豈不是板子造就?如果說命運有約、生命有兆,這板子豈不來得越早越好!

18日上午的講課非常順利。下午的時光溫馨而輕鬆。參觀文學館,在張煒的這幅照片前(圖8),我腦海中再次冒出了“板子”這個(ge) 概念。

陪同參觀的同誌講,張煒幼年吃過不少苦,這反而造就了他自強不息、默默與(yu) 命運抗爭(zheng) 的性格。讀了他自我評價(jia) 的這段話,處處透露出“抗爭(zheng) ”的意味,仿佛有了印證。金一南先生曾有“苦難鑄就輝煌”的觀點,也就是說:一個(ge) 人吃的苦越多,生命在重壓下的抗爭(zheng) 力就越強,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就。我以為(wei) ,苦難是成就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經受挫折的人多了去了,隻有少數“愈挫愈勇”者,才能或許殺出重圍。板子,打在強者身上是催化劑,使強者愈強;打在弱者身上,則多是“催命劑”。板子是試金石。

想不挨板子又獲取成功,行不通。如果說,板子是困難與(yu) 挫折的代名詞,那麽(me) 挺得過板子的是好漢,敢於(yu) 挑戰板子的才算英雄。

幾年來,我講了一些黨(dang) 課,常常思考一個(ge) 問題,“為(wei) 什麽(me) 講”?為(wei) 了上級認可嗎?為(wei) 了名利地位嗎?為(wei) 了自我證明嗎?如果最初有那麽(me) 點意思,那麽(me) 幾年下來,答案已決(jue) 非如此。對於(yu) 一個(ge) 行將退休之人,精力日下、體(ti) 能斷崖、霜花日暮,似是該準備謝幕收場、解甲歸田、放馬南山了。但內(nei) 心深處有一個(ge) 信念,就是要為(wei) 這個(ge) 社會(hui) 做點什麽(me) 。做點什麽(me) ?一介書(shu) 生、半世文涯,也就這點,還能拿出來練練。20多年的政研工作、10年的黨(dang) 建工作經曆,加上師範出身,仿佛老天再次為(wei) 我選定了行當。這次堅決(jue) 不“跳槽”,直至幹到老和死。把這個(ge) 事,當個(ge) 大板子主動“挨下來”,試試自己有幾斤幾兩(liang) 。

囉嗦至此,也許有人問:你在學校挨的板子,是什麽(me) 具體(ti) 事兒(er) ?告訴你:哪有具體(ti) 事兒(er) 啊,隻是一串成長的煩惱、青春的記憶罷了。記得我在畢業(ye) 紀念冊(ce) 扉頁上,引用了尼采的詩句:“有一天有許多話要說出的人,常默然把許多話藏在內(nei) 心。”同時,我也很讚賞一句話:“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擦傷(shang) ”。

也許,再過40年後,我們(men) 如有健在者,偶翻此篇會(hui) 驚歎:早知如此,何不讓板子來的更猛烈一些!

校園象牙塔裏的板子,好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