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魯東(dong) 大學文學院邀請,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教授高婉瑜來文學院做學術報告。文學院的語言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文學院的部分老師到場聆聽了報告。
學術報告於(yu) 4月4日下午16:00點在104報告廳準時開始。報告的題目是《宋代檢驗書(shu) 的身體(ti) 圖像——<洗冤集錄>骨骼詞的建構與(yu) 探索》。高婉瑜教授首先介紹了《洗冤集錄》背景和研究意義(yi) ,指出該書(shu) 相當於(yu) 現代的“屍檢”指南性質的專(zhuan) 業(ye) 讀本,是檢驗者的案頭書(shu) ,是有係統、大量且詳細登載體(ti) 表各部位,兼顧實用與(yu) 專(zhuan) 業(ye) ,展示古代人對身體(ti) 的認識程度和對身體(ti) 的稱呼編碼。因此,其中所涉及的人體(ti) 詞具有極高的研究價(jia) 值。
本次講座,她主要是以書(shu) 中的下肢人體(ti) 詞語為(wei) 研究對象。她說,根據該書(shu) 所涉及到的30個(ge) 下肢詞所指稱的不同位置,分為(wei) 腿類、膝類、踝類、腳類、足類和其他等6類。根據編碼度分析發現,《洗冤集錄》中下肢詞係統的整體(ti) 編碼度高於(yu) 頭麵等其他部位,而同一類詞間區別特征細化程度也比較高。在描寫(xie) 的基礎上,高婉瑜教授還運用認知理論,分析了書(shu) 中下肢詞的隱喻、轉喻和模糊指稱等認知特征。最後,高婉瑜教授認為(wei) ,《洗冤集錄》中的下肢詞具有多元性,曆史詞與(yu) 新興(xing) 詞兼備,通語詞與(yu) 方言詞交雜,除了書(shu) 麵語詞外,也兼顧使用了口語詞,體(ti) 現了該書(shu) 注重實用的特點。高婉瑜教授的講座引證豐(feng) 富,涉及到了《說文》、韻書(shu) 、方言、俗語、醫學典籍,描寫(xie) 、解釋詳細而充分,給在場師生提供了一場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研究傳(chuan) 統漢語詞匯的經典範式。
高婉瑜,台灣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為(wei)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係專(zhuan) 任教授,曾任職於(yu) 淡江大學中文係。研究興(xing) 趣:漢語史,漢語詞匯學,漢語語法學,漢文佛典語言學、語文學。喜歡跨領域研究,整合語言學和語文學知識觀察漢語的各種現象。已發表數十篇學術研究論文,出版五本專(zhuan) 書(shu) ,多次榮獲台灣地區“大專(zhuan) 院校特殊優(you) 秀人才”等獎勵。(撰稿:馮(feng) 海霞 審核:胡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