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罪證的‘記憶場’:軍歌與日本的戰爭記憶”——文學院舉辦第55期石榴花大講堂-米兰体育全站

學團活動

學團活動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曆史罪證的‘記憶場’:軍歌與日本的戰爭記憶”——文學院舉辦第55期石榴花大講堂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4-06-04

為(wei) 進一步開展立足學院特色的愛國主義(yi) 研究與(yu) 教育活動,增強學院學術氛圍。6月2日,石榴花大講堂第55講在南四教學樓104教室成功舉(ju) 辦。本次大講堂由陶賦雯博士主講,我院黃修誌教授擔任主持,孫鵬、鄧文河老師與(yu) 談。

陶賦雯老師以“曆史罪證的‘記憶場’:軍(jun) 歌與(yu) 日本的戰爭(zheng) 記憶”為(wei) 題,以影視史學與(yu) 記憶史學研究視角為(wei) 切入點,結合相關(guan) 圖像資料進行報告。她以曆史的多媒介表達為(wei) 落腳點,指出軍(jun) 歌是參與(yu) 敘事與(yu) 抒情的軍(jun) 事媒介文化,也是一種易被曆史表征化的政治聲音,同時她將日本戰爭(zheng) 的不同曆史階段與(yu) 軍(jun) 歌發展特點相聯係,圍繞軍(jun) 歌作為(wei) 戰爭(zheng) 過程“同期聲”、民眾(zhong) 動員“進行曲”、日軍(jun) 形象“美化劑”、曆史罪證“記憶場”幾個(ge) 方麵展開,揭露出日本侵略者的罪惡曆史底色。報告結束後,針對與(yu) 會(hui) 老師和學生提出的問題與(yu) 看法,陶賦雯老師進行了詳細解答。同學們(men) 紛紛表示,通過老師的講解,影視資料中展示的日本侵略史再次呈現在大家眼前,我們(men) 應時刻警惕外來不良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侵蝕,增強對中華文化自信自強的認同感,要銘記曆史真相,堅持和平、反戰的信念,厚植紅色愛國主義(yi) 思想,增強民族責任感。

此次石榴花大講堂的成功舉(ju) 辦,進一步展現了我院在學生培養(yang) 與(yu) 學術氛圍塑造方麵對紅色思政教育的滲透落實。近年來,新文科的建設在高等教育創新發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下一步,學院也將以此次大講堂為(wei) 契機,內(nei) 植愛國主義(yi) 情懷,以教育教學、學術講座、社會(hui) 實踐為(wei) 載體(ti) ,輻射曆史文化研究、文學作品創作、傳(chuan) 播媒介探索等各專(zhuan) 業(ye) 領域,打造特色學術品牌,培養(yang) 銘記曆史、與(yu) 時俱進、守正創新的新時代大學生。(文學院 撰稿:錢佳欣 王斐 審核:薑峰)

主講人簡介:陶賦雯,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複旦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博士後,上海師範大學副研究員。2017年赴東(dong) 京大學教養(yang) 學部綜合文化科訪學,主要研究當代中日媒介文化、曆史記憶、影像史學等。近年來在“後記憶(POST-MEMORY)影像”“受害共同體(ti) ”“二戰負遺產(chan) ”“核的文化史”等新領域拓展。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在《世界曆史》《學術月刊》《現代傳(chuan) 播》《清華大學學報》《光明日報》發表論文四十餘(yu) 篇。現為(wei) 中國新聞史學會(hui) 外國新聞傳(chuan) 播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