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進行了為(wei) 期一個(ge) 月的黨(dang) 政機關(guan) 實習(xi) ,在基層部門中跟隨著部門領導進入鄉(xiang) 村調研。在此期間我看到了村民們(men) 從(cong) 為(wei) 生存憂愁到滿麵笑容,從(cong) 解決(jue) 溫飽到追求更高的生活體(ti) 驗。
我所在的部門是重點項目辦,關(guan) 注經濟建設和民生工程。一個(ge) 月的實習(xi) 過程中,我跟隨部門領導下工廠、組織會(hui) 議等。在縣領導來工廠視察期間,工廠主要負責人陳老板向我們(men) 介紹了車間構造原理:除了主支撐鋼筋水泥外,生產(chan) 車間采用吹氣法,支撐廠膜覆蓋在鋼筋之上。采用這樣的方法,廠膜實現了循環利用,同時也減輕了環境汙染。周圍越來越多的工廠將將環境保護放在考慮首位,利用新型能源進行工廠建設,在國家支持個(ge) 體(ti) 創業(ye) 的大背景下,我看到零星種子灑落大地,帶著蒲公英的夢在這裏開枝散葉。
在我的家鄉(xiang) ,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每周二、四兩(liang) 次全員核酸,我們(men) 實習(xi) 生也加入了誌願者的隊伍。記錄出市出省人員信息、電話提醒來臨(lin) 返臨(lin) 人員三天兩(liang) 檢、做好監督工作。加入核酸檢測工作隊伍,提醒市民掃描場所碼、出示健康碼,為(wei) 老人小孩預約核酸申請。
我曾經看過一個(ge) 視頻,是畫家陸建新用俯瞰的角度、抽象的畫麵展現了一座城市的肌理,一屋一瓦、一路一河全都凝聚在了簡單的圓和弧線上麵,拋開實質的建築性的因素,我們(men) 能夠發現原來在這樣一個(ge) 美學的角度上,一座城市,無論繁華與(yu) 喧鬧,歸根結底都可以這麽(me) 的簡單。在我眼裏,每一座城市有他獨特的肌理,也有它獨特的溫度。“滿則覆,虛則敧,中則正”。我向往的城市,它整體(ti) 的基調是溫和包容的,但也擁有幾分少年輕狂的熱度。
在後疫情時代,在社會(hui) 性問題可以被網絡無限放大的環境下,我心目中的城市溫暖而且有力量。縱然無法複製陶淵明筆下“怡然自樂(le) ”的桃源生活,無法粘貼老子“謀閉不興(xing) ,盜竊亂(luan) 賊不作,外戶不閉”的大同世界,但我心目中的城市可以確保問題審判的公正與(yu) 清明。
我們(men) 總是常說要好好生活、努力生活,而不是好好生存。生活本身是鮮活的、有人情味的,因為(wei) 我們(men) 能動地為(wei) 生命賦予斑斕的意義(yi) 。我心目中的城市是富有人情味的城市,它不是冰冷的工業(ye) 機器,而是一個(ge) 暖爐,使我們(men) 能夠從(cong) 中找尋一種歸屬感和價(jia) 值感。能夠給求學者、給漂泊打工仔一份安寧,能夠給每一位為(wei) 生活奔波忙碌的人一份友好,給星光趕路人一份溫暖。
我心目中的城市,對女性的尊重可以完全落到實處,女性可以把穿衣自由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裏,可以不用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幼齡女童可以不用害怕走夜路,在外打拚的女性可以不用擔心一個(ge) 人生活有沒有危險,沒有職場歧視、沒有潛規則困擾、沒有性別固化,可以真正的實現性別的平等。
每個(ge) 人心目中都會(hui) 有一份對生活之地的想象與(yu) 期盼,在青年人的不斷努力,不斷創造下,家鄉(xiang) 建設定會(hui) 越來越好,會(hui) 向著每個(ge) 人心目中期盼的願景不斷前進。(文學院撰稿:張銘琪 於(yu) 睿 於(yu) 恒 蘇蕙芸 審核:於(yu) 建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