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修誌,男,1987年生,山東(dong) 東(dong) 平人,米兰体育全站教授、碩士生導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UBC)訪問學者,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研究人員,入選山東(dong) 省“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山東(dong) 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
先後獲聊城大學教育學學士、武漢大學文學碩士、複旦大學曆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中外關(guan) 係史博士後。求學期間,曾獲中國寫(xie) 作學會(hui) “寫(xie) 作杯”全國文學藝術作品大賽一等獎、商務印書(shu) 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杯”全國學術論文大賽一等獎、武漢大學優(you) 秀畢業(ye) 研究生、複旦大學優(you) 秀畢業(ye) 生、複旦大學研究生“學術之星”、教育部博士生國家獎學金、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獎學金、香港董氏東(dong) 方集團獎學金等。26歲博士畢業(ye) ,2013年執教魯東(dong) 大學文學院,32歲破格聘為(wei) 正教授。工作以來,被教育部借調在京工作一年,在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兩(liang) 岸語言文字合作與(yu) 交流、甲骨文成功申報“世界記憶名錄”等工作中貢獻力量;受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邀請,出鏡擔任《百家講壇》特別節目《絲(si) 路上的古城》(第二部)助講專(zhuan) 家。
研究方向為(wei) 明清東(dong) 亞(ya) 史、古典文獻學、儒學文化、語文教育史,擔任古典文獻學、學科教學(語文)方向碩士生導師。目前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鑒定為(wei) “優(you) 秀”,1項在研)、2項中國博士後基金資助項目(麵上、特別)、2項省級科研項目、1項省級教改重點項目。已在《世界曆史》《複旦學報》《光明日報》《讀書(shu) 》《史學月刊》《史林》《古代文明》《曆史與(yu) 現實》等CSSCI、KCI期刊發表論文20餘(yu) 篇,主編教材、整理古籍多部。
已出版或將出版《焦慮的王權:朝鮮王朝“小中華”思想與(yu) 曆史書(shu) 寫(xie) 實踐》《班史:一個(ge) 大學班級的日常生活(2018-2022)》《楓葉千萬(wan) 枝》《天涯夜雨》《夢入少年叢(cong) 》《京華望北鬥》《飛花兩(liang) 岸照船紅》等著作。其中,《班史》自出版後,得到《中華讀書(shu) 報》《北京青年報》《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看天下》《讀者》《大眾(zhong) 日報》《齊魯晚報》《澎湃新聞》等十多種國內(nei) 主流媒體(ti) 的專(zhuan) 題報道,引起教育界和社會(hui) 的廣泛熱議。
他多次受邀赴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等高校進行學術交流。獲山東(dong) 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山東(dong) 省曆史學會(hui) 青年史學家論壇一等獎等教學、科研獎項。他在教學方麵注重引導同學們(men) 進行跨學科閱讀、研究性寫(xie) 作,提出“新文科師生閱讀研究共同體(ti) ”“人生文學史”等理念。聯合諸位師生創立石榴花讀書(shu) 堂、《石榴花》雜誌,舉(ju) 辦一係列服務師生的活動;策劃組織首屆鄉(xiang) 村教師暑期研修班、教育部對台教育交流重點項目“品讀中華經典,書(shu) 寫(xie) 兩(liang) 岸人生”;指導諸多學生獲批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ye) 訓練計劃課題,考入理想學府讀研。他深信,作為(wei) 一名教師,最大的驕傲和幸福永遠來自於(yu) 學生,“我驕傲於(yu) 為(wei) 同學們(men) 打開一扇窗,照進一道光,讓好學深思的讀書(shu) 種子生根發芽。我幸福於(yu) 此生要和一代一代的青春讀書(shu) 成長,仿佛我永遠也不會(hui) 老去。這就是一棵樹綠遍天涯樹,一盞燈點燃萬(wan) 家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