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慧峰,女,山東(dong) 臨(lin) 沂人,生於(yu) 校園,長於(yu) 校園,學於(yu) 校園,工作於(yu) 校園,與(yu) 書(shu) 馨墨香相伴,轉眼已華發滿頭。
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4年中沭名師指教,浴厚風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學術與(yu) 人文基礎。1987年入東(dong) 北師範大學攻讀研究生,在白山黑水間完成了由單純受學,到自主研究的專(zhuan) 門化訓練,於(yu) 1990年如期畢業(ye) 。現為(wei) 魯東(dong) 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山東(dong) 省教學名師,入選第三批“齊魯文化英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從(cong) 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yu) 科研工作,為(wei) 本科生開設《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政治製度史》《晚清政治史》《台灣的曆史與(yu) 現狀》等課程;為(wei) 研究生開設《中國近代史基礎問題研究綜述》《中國近代政治史》《中國近代人物研究》等課程。
圍繞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和教學方向,共取得科研成果76項。其中專(zhuan) 著2部,分別為(wei) :《晚清政治研究》(遼海出版社1999年版。獲煙台市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一等獎,山東(dong) 省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三等獎)、《近代轉型期的集團與(yu) 人物》(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獲山東(dong) 省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合著6部,分別為(wei) :《中華民族精神論》(泰山出版社1999年版。獲國家圖書(shu) 獎、山東(dong) 省精品工程獎、山東(dong) 省優(you) 秀圖書(shu) 獎)、《中華名門才俊—楊氏》(泰山出版社2003年版)(獲煙台市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一等獎,山東(dong) 省教育廳優(you) 秀社科成果三等獎)、《中華民族精神新論》(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獲山東(dong) 省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二等獎)、《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現代文明的追尋》(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離合之間:中國現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關(guan) 係》(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發表論文68篇,要者如下:
《析人權派政治思想的基本傾(qing) 向》,見《煙台師院學報》,1994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K3,1995年第2期全文轉載,獲煙台市社聯三等獎。
《中國古代的任官回避製度》,見《中國行政管理》,1995年第12期。
《晚清清流與(yu) 同光政局》,見《煙台師院學報》1995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K3,1996年第3期全文轉載。
《國民參政會(hui) 與(yu) 抗日戰爭(zheng) 》,見《煙台師院學報》,1995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K4,1996年第3期全文轉載,高校文科學報1996年第3期全文轉載。
《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錄用製度》,見《中國行政管理》,1996年第4期。
《重評張佩綸》,見《煙台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K3,1997年第2期全文轉載。
《簡析人權運動時期的胡適思想》,見《民國檔案》,1996年第2期。
《論西方傳(chuan) 教士對中國國民性的體(ti) 認》,見《學術月刊》,1998年第12期,獲煙台市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科舉(ju) 製度下的近代政治、社會(hui) 與(yu) 文化》,見《曆史教學問題》,1996年第3期。
《民主思想的演進——從(cong) 戊戌到“五四”》,見《江海學刊》,2001年第3期。
《清代的職官俸祿與(yu) 廉貪》,見《中州學刊》,1997年第4期。
《幕客與(yu) 近代社會(hui) 》,見《文史知識》,1998年第7期。
《移民與(yu) 華夏文化的傳(chuan) 播》,見《光明日報》,1998年4月24日。
《對中國近代改造國民性思潮的反思——評《深沉的民族反省》,見《中國社會(hui) 科學》,1998年第5期。
《胥吏與(yu) 清代社會(hui) 》,見《中國行政管理》,2000年第6期。
《比較文化視野中的中國人形象》,見《中州學刊》,2001年第5期。
《民國時期的國語運動》,見《民國檔案》,2001年第4期。獲煙台市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奕與(yu) 近代中國的矛盾糾結》,見《學術月刊》,2001年第1期。獲煙台市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二等獎。
《近代來華西方人對中國國民性的評析》,見《東(dong) 嶽論叢(cong) 》,2002年第2期。
《吳稚暉與(yu) 教育救國》,見《煙台師院學報》,2001年第4期。
《吳稚暉與(yu) 民國時期的國語運動》,見《學術月刊》2002年第3期。
《奕訢與(yu) 近代中國的矛盾糾結》,見《學術月刊》2001年第2期。
《〈語絲(si) 〉時期周作人思想評析》,見《煙台師院學報》,2003年第2期。
《縣製的曆史沿革與(yu) 社會(hui) 功能》,見《中國行政管理》2004年第10期
《中國近代自由主義(yi) 思潮研究綜述》,見《中國近代社會(hui) 文化思潮研究通覽》,山東(dong) 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本土視野與(yu) 近代基督教問題研究》,見《東(dong) 嶽論叢(cong) 》2006年第1期。獲山東(dong) 省社聯優(you) 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綜述》,見《光明日報》2006年9月18日。
《關(guan) 於(yu) 發展民主的幾個(ge) 問題》,見《;魯東(dong) 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第二屆近代中國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綜述》,見《史學月刊》2007年第期。
《章太炎與(yu) 嚴(yan) 複民族主義(yi) 思想的比較》。見《中國思想史研究輯刊》第三輯。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中國三大思潮的共同取向》,見《中國思想史研究輯刊》第七輯。
《膠東(dong) 半島的人文地理環境與(yu) 八仙文化的定型》,見《昆崳山與(yu) 全真道——全真道與(yu) 齊魯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略論吳佩孚的民族意識》,見《吳佩孚研究》,北京圖書(shu) 館出版社2007年版。
《辛亥革命在煙台》,見《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論文集》,新華出版社2007年版。
《從(cong) 嚴(yan) 複到胡適:近代自由主義(yi) 的傳(chuan) 承與(yu) 調適》,見《文史哲》2010年第6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獲山東(dong) 省社聯優(you) 秀成果一等獎。
《傳(chuan) 統情懷:近代三大思潮的共同取向》,見《東(dong) 嶽論叢(cong) 》2011年地0期,《中國社會(hui) 科學》轉載。
《解讀梁啟超的家教傳(chuan) 奇》,見《光明日報》201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