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春常,男,1966年生,1997年畢業(ye) 於(yu) 南開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訪問教授,現任魯東(dong) 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山東(dong) 省曆史學會(hui) 常務理事。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目前正分別作為(wei) 成員和子課題負責人參與(yu) 兩(liang) 項國家重大社科規劃項目。獲省級科研和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市廳級一等獎3項。
2000年以來,出版專(zhuan) 著5部。其中《美國奴隸敘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提出了奴隸製下黑白之間“共享的世界”概念,論述了美國奴隸敘事的發展階段、美國奴隸的個(ge) 體(ti) 敘事和專(zhuan) 題敘事;《黑人問題與(yu) 南方重建》(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指出黑人問題的根源在於(yu) “白人的兩(liang) 個(ge) 靈魂”,而黑人也有其自身的“兩(liang) 個(ge) 靈魂”問題;《重建時期的非裔美國人》(紐約格蘭(lan) 德出版公司2000年版)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首批在國外出版的美國史專(zhuan) 著之一;《美國黑奴宗教敘事》(科學出版社2016年)是國內(nei) 首部利用奴隸口述史料對美國黑奴宗教曆程進行研究的專(zhuan) 著;《西方宗教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探索古埃及、希臘宗教、猶太教與(yu) 基督教之間的聯係,勾勒出大覺醒運動之前西方基督教演進的輪廓。
論文發表30餘(yu) 篇。其中“英國曆史傳(chuan) 統與(yu) 北美奴隸製的起源”(《曆史研究》2001年第2期)從(cong) 資本主義(yi) 發展、普通法傳(chuan) 統以及白人自我認同的角度探索北美奴隸製的根源;“大西洋視野中的北美黑奴宗教”(《曆史研究》2008年第4期)在大西洋範圍內(nei) 對黑白文化接觸過程中的各要素作用進行梳理,總結出黑奴宗教的混合性特點;“人口因素與(yu) 切薩皮克地區奴隸製的演變”(《美國研究》2003年第2期)以切薩皮克地區為(wei) 例,分析人口因素與(yu) 美國奴隸製興(xing) 衰之間的關(guan) 聯;“道格拉斯的宗教觀對美國黑人解放事業(ye) 的影響”(《世界民族》2015年第3期)論述黑人領袖道格拉斯對解決(jue) 美國種族問題所提供的行動方案;“道格拉斯的上帝觀評析”(《四川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從(cong) 上帝在神聖領域和世俗領域的幹預與(yu) 人類代理的自主行動關(guan) 係的角度,論述道格拉斯如何看待美國奴隸製。
承擔“世界當代史”、“世界史研究導航”和“美國史專(zhuan) 題”等本、碩課程。承擔2014年度校級“世界當代史”精品課程、2017年校級重點教學課題“曆史研究性學習(xi) 模式探索”等教學課題;2002年和2015年所指導的本科生兩(liang) 次獲得省級優(you) 秀論文,2017年指導大學生國家大學生創新項目1項,兩(liang) 次獲得“魯東(dong) 大學優(you) 秀本科論文指導教師”稱號。先後有兩(liang) 位所指導的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兩(liang) 位研究生考取了名牌大學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