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鏘六人行:石榴花大講堂關注曆史文獻的輯佚與研究-米兰体育全站

新文科建設

石榴花係列

當前位置: 首頁 -> 石榴花係列 -> 正文

鏘鏘六人行:石榴花大講堂關注曆史文獻的輯佚與研究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0-10-30

10月25日上午,由文學院石榴花讀書(shu) 堂和《石榴花》雜誌聯合主辦的石榴花大講堂第30講在線上成功舉(ju) 辦。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胡耀飛以“曆史文獻的輯佚與(yu) 研究”為(wei) 主題作了精彩報告,本次講堂邀請到複旦大學曆史學係張雯、複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丁晨楠、魯東(dong) 大學法學院朱娜、魯東(dong) 大學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薑娜等四位老師作為(wei) 與(yu) 談人,分別從(cong) 文獻學、曆史學、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進行點評、討論,文學院黃修誌老師擔任本次講堂的主持人。本次講堂海報在開講前就獲得諸多學術公眾(zhong) 號紛紛轉載,吸引了校內(nei) 外眾(zhong) 多師生前來聆聽,

胡耀飛老師是國內(nei) 外知名的青年學者,潛心從(cong) 事唐末五代史研究,已出版《楊吳政權家族政治研究》《貢賜之間:茶與(yu) 唐代政治》《晚期中古史存稿》《吳越國與(yu) 吳越錢氏研究》等四部學術專(zhuan) 著,翻譯兩(liang) 本英文學術名著,整理古籍《錢惟演集》一部,在國內(nei) 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譯文、書(shu) 評近百篇。

在本次講堂上,胡耀飛老師以自己輯佚和研究曆史文獻的心得和實踐為(wei) 線索,講述了輯佚的重要性及相關(guan) 書(shu) 目、知識、方法。在介紹輯佚的方法時,胡老師詳細分享了自己對“地誌”“雜史”“文集”“實錄”等不同類型的曆史文獻進行的輯佚和研究,尤其是以《錢惟演集》《九國誌》為(wei) 例生動展示了曆史文獻輯佚與(yu) 研究的具體(ti) 過程。胡老師指出文學研究者整理的文獻對曆史研究的幫助,強調文獻之於(yu) 文史研究的首要價(jia) 值,引導同學們(men) 重視文獻輯佚。最後,胡老師表示文獻輯佚“即使不成功,但求在經曆中有所得”,展現了純粹樸實的讀書(shu) 精神和治學風格。

點評討論環節,黃修誌老師將輯佚比作“為(wei) 古書(shu) 續命”,高度評價(jia) 了胡老師的文獻輯佚和曆史研究,補充介紹了“長編考異法”的知識。張雯老師結合中古文獻研究的經曆,分析了唐末五代曆史文獻的特殊性,以唐代的詔令文獻為(wei) 例,指出當代學者在文獻整理與(yu) 運用上出現的問題,同時呼籲同學們(men) 投身到文獻研究中來。丁晨楠老師基於(yu) 自己對明朝與(yu) 朝鮮王朝關(guan) 係史的研究,提出“在輯佚工作中如何處理黨(dang) 爭(zheng) 中的文本問題”“現代出土文獻對輯佚工作有何幫助”兩(liang) 個(ge) 問題。朱娜老師將文獻輯佚、民族文獻整理與(yu) 田野調查結合起來,以西北少數民族風俗研究為(wei) 例,提出當代人的生活樣態、風俗文化與(yu) 曆史文獻之間的密切關(guan) 係。薑娜老師梳理了胡教授講座的主要信息,從(cong) 翻譯日本論著的角度揭示了搜集整理佚書(shu) 的重要性,啟迪同學們(men) 養(yang) 成嚴(yan) 謹的治學態度、淡定而堅定的求學態度。最後,胡耀飛老師回應了老師們(men) 的點評,解答了同學和老師提出的問題並作總結發言。

整場講座中,胡老師結合自己的豐(feng) 碩成果,娓娓道來,金針度人,信息量極大,跨越了史學與(yu) 文獻學的界限,增進了同學們(men) 對文獻輯佚與(yu) 研究的了解,提供了文史研究的方法借鑒和學術示範,令人震撼,引發了校內(nei) 外師生的熱烈討論。

據悉,石榴花大講堂自開講以來,已成功舉(ju) 辦30期,始終秉持“打開一扇窗,照進一道光”的理念,以跨學科、跨文化、跨層次的通識教育為(wei) 基本模式,重點突出方法、經驗、視野之間的互動,帶給同學們(men) 看得見、可以學的榜樣示範在“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新文科”的召喚下,石榴花大講堂已帶領同學們(men) 領略了韓國、日本、美國、希臘、英國、俄羅斯、中亞(ya) 、東(dong) 南亞(ya)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越南、老撾等國家、地區的大學文化以及語言學、文學、曆史學、哲學、人類學、社會(hui) 學、法學、新聞傳(chuan) 播學、教育學、社會(hui) 學、藝術學、醫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特色,開闊了跨文化視野,提高了跨學科素養(yang) ,為(wei) 構建“新文科師生閱讀研究共同體(ti) ”和書(shu) 香校園持續努力。(文學院 撰稿:莊琦 王兆祺 鄭嘉琳 審核:崔新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