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石榴花大講堂關注校園欺淩與教育法治-米兰体育全站

新文科建設

石榴花係列

當前位置: 首頁 -> 石榴花係列 -> 正文

文學院石榴花大講堂關注校園欺淩與教育法治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0-10-23

10月18日下午,由文學院石榴花讀書(shu) 堂和《石榴花》雜誌主辦的石榴花大講堂第29講在騰訊會(hui) 議平台上成功舉(ju) 辦。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華東(dong) 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任海濤以“法學與(yu) 教育學跨學科研究心得——以校園欺淩與(yu) 教育法治研究為(wei) 例”為(wei) 主題作了精彩報告。本次講堂邀請了魯東(dong) 大學法學院李景華、東(dong) 北亞(ya) 研究院薑娜、上海兒(er) 童醫學中心王廣海、聊城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陳國華等四位學者分別從(cong) 法學、人類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進行點評,文學院教師黃修誌擔任主持人。本次講堂吸引了校內(nei) 外眾(zhong) 多師生和家長在線聆聽。

任海濤老師是國內(nei) 研究校園欺淩和教育法治的知名學者,參與(yu) 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起草工作和《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改工作(執筆撰寫(xie) “校園欺淩條款”),已出版《校園欺淩法治研究》《中小學法治教育模式範例》等著作,課題研究報告修改為(wei) 上海市《中小學生欺淩防控指導手冊(ce) 》。

在本次講堂上,任老師先以“學術聯想力”為(wei) 關(guan) 鍵詞做引入,從(cong) “本科的跨學科讀書(shu) 學習(xi) 經曆”“跨學科科研工作”“社會(hui) 服務工作”“法史、校園欺淩和教育法學研究工作”等四個(ge) 方麵進行詳細講解。任老師以本科期間第一篇論文《論自然物的法律主體(ti) 資格》的修改為(wei) 例闡述了自己的學術關(guan) 懷和研究起點,分享了求學期間參加的文學創作和主辦“三報兩(liang) 刊”等文化活動,詳細介紹了專(zhuan) 著《校園欺淩法治研究》及近年來從(cong) 事教育法治的一係列高水平成果和社會(hui) 服務工作。最後,任老師在分享學術經驗的同時也建議同學們(men) 能夠時刻保持頭腦開放,不要自我封閉,認清自己並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點評討論環節,黃修誌老師認為(wei) 任老師所引“綠柳才黃半未勻”與(yu) “枝間時見子初成”的石榴花信念契合,用第三人稱的旁觀者視角講述自身經曆體(ti) 現出 “觀自在”的曆史精神。他建議同學們(men) 認真思考“石頭縫裏長西瓜”的含義(yi) ,學會(hui) 以問題為(wei) 導向,用跨學科的視角求索學術問題和生活問題。法學院李景華老師結合任老師有關(guan) 自然反思與(yu) 人文關(guan) 懷的研究,引入羅翔等其他法學專(zhuan) 家在此方麵的見解,讓同學們(men) 更全麵地認識法學這一學科。王廣海老師從(cong) 心理學研究及心理谘詢實踐層麵講解了有關(guan) 校園欺淩多方麵的根源,加深了同學們(men) 對校園欺淩的認識與(yu) 反思。陳國華老師從(cong) 教育學與(yu) 法學的學科重合性與(yu) 本身學科的豐(feng) 富性出發,勉勵同學們(men) 建立更為(wei) 係統全麵的知識體(ti) 係,投入到更為(wei) 透徹的教育學問題分析中去。薑娜老師從(cong) 人類學的“文化自覺”聯係到任老師傳(chuan) 達的“學術自覺”,並提出“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律借鑒”“校園欺淩的成因”等問題。

在提問環節中,不少師生又提出“當今社會(hui) 網絡因素快速發展對校園欺淩的影響是否越加惡化”“非法學本科生進行校園欺淩相關(guan) 題材的調研受阻何以為(wei) 繼”“如何解析欺淩者攀比心理”“大學校園欺淩的心理研究”“校園欺淩問題上有關(guan) 教師質量的把控”“教育學中因材施教原則與(yu) 具體(ti) 教育實施是否衝(chong) 突”等問題,任老師以長期的研究實踐和近期的服務計劃為(wei) 例作出詳細解答,澄清了大家對校園欺淩與(yu) 教育法的一些誤解,啟發大家在閱讀、調研的基礎上關(guan) 注時代命題和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

據悉,石榴花大講堂一直秉承“打開一扇窗,照進一道光”的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跨學科、跨文化、跨層次的基本方向,探索“新文科”教育新模式。大講堂不同於(yu) 一般的學術報告或講座,它更注重報告人的讀書(shu) 經驗、求學經曆、人生曆程尤其是心路曆程,以親(qin) 身經曆為(wei) 同學們(men) 做出看得見的榜樣和示範,也提供了可學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切實解答了同學們(men) 在學科認識、讀書(shu) 方法、文學創作、考研考博、出國留學、職業(ye) 規劃、心理谘詢等方麵的問題,開拓了同學們(men) 的跨文化視野,提高了同學們(men) 的跨學科素養(yang) ,為(wei) 構建“新文科師生閱讀研究共同體(ti) ”和書(shu) 香校園持續努力。(文學院 撰稿:王述巍 郭曉慧 審核:崔新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