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進一步夯實“新文科師生閱讀研究共同體(ti) ”,踐行石榴花讀書(shu) 堂“從(cong) 閱讀走向調研,從(cong) 課堂走向田野,把書(shu) 籍讀到社會(hui) 中,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的學術調研精神,10月18日-21日,人文學院石榴花讀書(shu) 堂開展第11期“石榴花訪修營”,指導教師黃修誌、薑娜帶領來自人文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農(nong) 學院、教育學院的16位本科生與(yu) 研究生,赴大連、丹東(dong) 及相關(guan) 高校開展研修交流與(yu) 創作實習(xi) 。
在遼寧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院長李玉君和文學院院長洪颺給與(yu) 熱心支持,文學院團委老師吳煥濤舉(ju) 行了熱烈的歡迎式,訪修營成員代表《石榴花》《貝殼》編輯部與(yu) 文學院綠島文學社、曆史文化學院悅讀書(shu) 社成員展開深入討論,雙方互學互鑒,互贈雜誌,分享了諸多社團建設與(yu) 雜誌編輯的經驗,達成了未來合作互訪的意向。雙方師生圍繞“新文科”建設、社團文化育人、社團納新與(yu) 換屆、社團支部建設、雜誌組稿編輯等進行了廣泛交流,決(jue) 定以此次活動為(wei) 契機,構建“半島高校師生書(shu) 寫(xie) 共同體(ti) ”。


在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院院長趙彥民致辭歡迎石榴花訪修營的到來,他表示兩(liang) 校隔海相望,在語言文化、海洋文化、東(dong) 北亞(ya) 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方麵有著共同訴求,此次活動必會(hui) 促進兩(liang) 校之間的師生交流。在清雅的茶室中,該院茶道俱樂(le) 部的同學們(men) 展示了雅致的茶道儀(yi) 式,與(yu) 訪修營成員展開了溫馨的交流,訪修營成員分享了《石榴花》《貝殼》的辦刊特色,贈送雜誌和《班史》。雙方師生討論了中日文化互鑒、生活儀(yi) 式與(yu) 日常修行、社團文化建設等問題,決(jue) 定今後開展跨校田野調查和課題研究,推動兩(liang) 校師生交流合作的持續化和常態化。


除了與(yu) 兩(liang) 校之間的交流外,訪修營成員還參觀了大連旅順博物館、丹東(dong) 抗美援朝紀念館,調研了棒棰島、鴨綠江斷橋、明代虎山長城、錦江山公園、安東(dong) 老街、大連中山廣場等曆史文化遺址和邊境、水城、書(shu) 店、廣場、文創市場等城市景觀,接受了一場深刻的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yi) 教育的洗禮,堅定了文化自信自強,開拓了閱讀、寫(xie) 作、研究的視野。


據悉,“石榴花訪修營”已組織同學們(men) 遊曆濟南、青島、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大連、丹東(dong) 等十幾個(ge) 城市及其高校,通過組織同學們(men) 走進山川名勝和著名高校,既訪且修,既讀且行,既思且寫(xie) ,走進曆史,暢發思古之幽情,啟迪現實,篤定人文之傳(chuan) 承。它與(yu) 《石榴花》雜誌、石榴花大講堂、石榴花小講壇、石榴花觀書(shu) 會(hui) 、石榴花觀影會(hui) 、石榴花書(shu) 評隨筆大賽、石榴花學術調研課題、石榴花閱讀推廣服務基地、嶺雲(yun) 講堂等一脈相承,遵循石榴花讀書(shu) 堂探索“新文科”教育新模式的宗旨,秉承“打開一扇窗,照進一道光”的人文精神和跨學科、跨文化、跨層次的通識教育,致力於(yu) 為(wei) 全校師生搭建一個(ge) 閱讀、評論、交流的平台,構建“新文科師生閱讀研究共同體(ti) ”。(人文學院 撰稿:何小宇 黃修誌 審核:於(yu) 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