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人文學院石榴花讀書(shu) 堂和《石榴花》雜誌主辦的石榴花大講堂第58講在南四教學樓104教室成功舉(ju) 辦。山東(dong) 大學比較文學與(yu) 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曉藝老師攜新書(shu) 《感逝集》《家法》作精彩報告。本次講堂由人文學院黃修誌教授擔任主持,張煒文學研究院李士彪教授參與(yu) 討論,吸引了眾(zhong) 多校內(nei) 師生熱烈參與(yu) 。

劉曉藝老師溫文爾雅,古學深厚,學貫中西,從(cong) 辭章之學、食貨學派、家法等三大方麵展開講述。劉老師通過《感逝集序》的吟誦視頻引入主題,介紹了山東(dong) 大學文學院的曆史及對鮑思陶先生的回憶。劉老師傳(chuan) 承鮑先生的章黃辭章之學,她強調辭章之學中詩法、詩格的重要性。她述及自己在美國亞(ya) 利桑那大學的留學經曆,談起與(yu) 導師陶晉生、鮑家麟教授夫婦的交遊往事,闡釋了陶希聖與(yu) 《食貨》雜誌、食貨學派的誕生及治學特點,笑說“中國近代史是發生在自己師門的一部曆史”。最後,劉老師提出“做什麽(me) 樣的以文證史”和“什麽(me) 是家法”兩(liang) 個(ge) 問題,引發同學們(men) 深思,她激勵大家“將時間的眼光放長、放遠,將文史的畛域打破、打通,將語言的寶劍磨光、磨利”。

在討論環節,李士彪老師高度評價(jia) 了劉老師的報告,他詢問劉老師最受影響的五本書(shu) ,分別是《人間詞話》《八月炮火》《中國古典詩歌創造論》《資本主義(yi) 與(yu) 二十一世紀》《十六世紀的財政與(yu) 稅收》,又請劉老師向同學們(men) 推薦三本書(shu) ,分別是《重訪新批評》《小批評集》和《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隨後,三位老師圍繞著“大學生如何寫(xie) 舊體(ti) 詩”“考研的困境與(yu) 突圍”“當下我們(men) 需要怎樣的語文教育”“跨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等問題,結合個(ge) 人求學、治學體(ti) 悟,展開了深入討論,並回應了同學們(men) 的踴躍提問。

據悉,石榴花大講堂是人文學院新型學生社團石榴花讀書(shu) 堂的係列活動之一,秉承“打開一扇窗,照進一道光”的人文精神和跨學科、跨文化、跨層次的通識教育,與(yu) 石榴花小講壇、石榴花觀書(shu) 會(hui) 、石榴花書(shu) 評隨筆大賽、《石榴花》雜誌、石榴花訪修營、石榴花學術調研課題、石榴花閱讀推廣服務基地等活動一脈相承,旨在探索“新文科”教育的新模式,構建“新文科師生閱讀研究共同體(ti) ”。今後,石榴花讀書(shu) 堂將繼續秉承“石榴花精神”,以學生成長和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中心,係統謀劃,創新轉化,以更優(you) 更新的活動服務全校師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文學院 撰稿:於(yu) 蕊 審核:於(yu) 建永)